危废基高强陶粒的制备及重金属稳定固化机理研究

来源 :齐鲁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qllm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油田污泥、垃圾焚烧飞灰两种典型危险废物为原料,以黏土、市政污泥为添加剂,采用高温烧结工艺制备危废基高强陶粒。基于原料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探究危废掺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烧结工艺对陶粒筒压强度、1h吸水率、堆积密度、烧失量等性能的影响,并对相应机理进行分析。通过检测危废原料和成品陶粒中重金属的含量、浸出浓度,结合SEM、XRD、BCR连续提取等测试方法探究重金属的稳定固化机理,主要研究如下:
  (1)以油田污泥为主要原料,黄土、黄沙和黏土为添加剂制备陶粒,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油泥掺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三个因素对陶粒的筒压强度、1h吸水率、堆积密度、烧失量等性能的影响。其中,烧结温度对陶粒性能影响显著,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陶粒的1h吸水率和烧失量呈整体降低趋势,堆积密度和筒压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最终得到最佳油泥掺量为60%、最佳烧结温度为1140℃,最佳烧结时间为20min。在该工艺下,陶粒的1h吸水率为0.32%,堆积密度为1020.3kg/m3,烧失量为15.95%,筒压强度为40.992MPa。此时油泥的掺量达到最大,各项性能均满足《轻集料及其实验标准》中对高强陶粒的性能要求。
  (2)以垃圾焚烧飞灰为主要原料,市政污泥、黏土为添加剂制备高强陶粒,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究飞灰掺量、预热温度、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四个因素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得出垃圾焚烧飞灰的最适掺量为30%,烧结工艺为在400℃下预热30min,在1150℃下烧结20min,此时陶粒的1h吸水率为0.42%,堆积密度为975.2kg/m3,筒压强度为31.8MPa,烧失量为18.23%。采用正交实验进一步得出:在飞灰掺量30%、预热温度380℃、烧结温度1155℃,烧结时间为25min下得到的陶粒性能最佳,筒压强度为34.90MPa、1h吸水率为0.15%、堆积密度为988.2kg/m3、烧失量为18.2%。
  (3)采用BCR连续提取技术结合SEM和XRD的表征探究重金属的稳定固化机理。BCR连续提取结果表明陶粒内部的重金属大多由烧结前的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等不稳定的形态转化为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等稳定形态;SEM的表征结果显示烧结后的陶粒出现光滑有光泽的熔融玻璃相并产生针棒状的莫来石结构;XRD的表征结果可以看到有新物相莫来石或者辉石相的产生,这些结果表明陶粒中重金属是被玻璃体包裹或者被固定在新晶相中。同时对烧结前后的陶粒进行重金属浸出浓度测试,发现经过高温烧结,陶粒中各类重金属的浸出浓度都大幅度降低。进一步证实了经过高温烧结重金属可以被稳定固化在陶粒内部。
其他文献
童年记忆 宋朝诗人刘克庄曾在《晨起》一诗中写道:“鸡唱鸦啼搅晓眠,起煨田舍火炉边。天寒雪闭袁安户,岁恶江通鲁望田。”诗中描写的大雪闭户日晨起依偎火塘边的场景,便是我儿时农家生活的真实写照。早晨醒来睁开眼,便发现窗外亮堂堂的,有一种刺眼的炫白,我们
期刊
面对日益严峻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以其绿色便捷、成本低廉等优点已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热点。为丰富植物促生菌强化超富集植物修复镉(Cd)污染土壤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以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的重金属耐性微生物——肠杆菌FM-1(Enterobacter sp.FM-1)为研究对象,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技术对肠杆菌进行了标记,分析了标记菌株的遗传稳定性、荧光检测、生长曲线
学位
喜鹊没把我放在眼里 一个秋日的傍晚,我来到了一个陌生的村庄。这村庄的西头,是一片桑园,桑树的叶子仍很茂密,它们怕是秋蚕的最后一批粮食了。桑园很大,一眼望不到边际,和桑园相邻的是一片金黄金黄的、正在等待收割的稻谷。在稻田和桑园之间有一道南北走向的水
期刊
本文研究了尿素、硫脲、双氰胺、三聚氰胺等前驱体对g-C3N4样品室温可见光甲醛降解率的影响,并与金属氧化物MxOy(M=Co、Mn、Fe、Cu)复合制备MxOy/g-C3N4材料,采用正交试验、Box-Behnken设计等优化Co3O4/g-C3N4、CeO2/Co3O4/g-C3N4样品制备工艺,结合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
学位
风吹少年门歌郎 大年三十,大华约我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一,跟他
期刊
文具情结 每每去超市购物,总不由自主到文具区探探。各式各样的笔、本,砚台、笔架、文具盒……我拿起放下,放下又拿起,摩挲再三,流连不已。它们好似铺展了一个回忆的场,让我看到曾经鲜嫩的自己。那时的贫乏,那时的渴望,那时单纯的苦恼和欢乐……如今对照着看
期刊
自从利用电弧放电法从碳灰中提纯碳纳米管(SWNTs)时发现了碳点(CDs)的存在后,有关CDs的制备及利用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CDs的生物相容性良好且具有较强的荧光,常用做生物传感器及生物成像探针等,在分析化学特别是在环境分析和生物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较差的电子转移性能,CDs的应用仍受到一定的限制。通过表面功能化和化学杂原子掺杂可以有效提高CDs的光致发光性能及扩大其应用范围,本文主要聚
学位
现在是未来的伏笔 未来是个不可捉摸的字眼,我们总是花费很多精力为未来忧虑,有的人甚至一直在为未来担忧中度过现在的每一天。未来有时候就像迷雾笼罩下的孤城一般,我们急于拨开迷雾,看一看未来之城的真面目。影影绰绰的景象,会让我们憧憬,同时也会让我们困惑
期刊
本文介绍了共振瑞利散射光谱(RRS)、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技术(SERS)以及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Abs)的研究进展、聚苯乙烯纳米微球溶胶制备/应用和核酸适配体检测应用的发展状况、草甘膦和铅离子的检测方法及应用。利用聚苯乙烯微球优异的催化性能,建立两种分析新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具体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草甘膦(Gly)因其对哺乳动物的毒性较低,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除草剂。然而,在目前的Gly
像朵漂泊的云 故乡从不曾改變,在它小小的版图上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模样这些年,每逢回到这里我都要独自到村边的山丘枯坐一阵子有时会看到一朵花开有时会看到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