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行交通是城市综合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缓解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和机动交通带来的环境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也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为居民绿色出行、健康生活提供安全、连续的场所保障。随着国家政策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专业发展对生态要素关注程度的加强和居民对空间品质需求的提升,慢行系统逐渐从依附于机动交通转向完整的独立系统,其空间特征也开始从汽车主导向以人为本转型。慢行系统往往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绿地系统和郊野生态空间结合布局,对整合城市生态要素、延续城市文脉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且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生态干扰相对较小;同时,慢行系统通过快慢分离、机非分离等空间设计,引导居民出行方式转变,其合理规划对于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有积极意义。但慢行系统相关的已有研究对生态影响的考虑较少,且对慢行系统规划方法的研究较为空白。因此,本文将慢行系统作为整合城市交通功能与城市生态功能的空间载体,以尽可能降低慢行系统的生态干扰为目标,将慢行系统解析为“慢行分区-慢行核心-慢行路径-慢行节点”的空间结构,在城市规划学科视角下兼顾规划前期分析和建设使用环节,构建以弱化生态干扰为目标的慢行系统规划方法,以期为我国慢行系统规划方法和规划程序提供启示。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四个部分:(1)以弱化生态干扰为目标的慢行系统构建:通过生态成本分析和慢行核心的识别生成最低生态影响的慢行路径,将其与已有慢行交通要素整合为交通网络;(2)生成的慢行系统网络评价:通过跨学科定量方法,对比分析生成交通网络对已有交通网络的改善程度和对生态干扰的缓解程度,并依据间接生态干扰范围划定为下一层次规划保护提供依据;(3)构建慢行系统支撑体系,以慢行节点为载体将弱化生态干扰的慢行系统与空间规划相结合,形成弱化生态干扰的慢行系统空间对策;(4)通过对规划方法的上述三个版块与城市规划层次的对接,提出具有规划应用价值的空间对策。该研究一方面通过弱化生态干扰目标的渗透,加强并细化了规划过程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资源开发的管控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对方法的规划对接和规划应用的总结,加强了慢行系统与空间规划的联系和协同,利于规划方法的实践落实。该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在于:(1)研究视角从弱化生态干扰切入、强调了生态保护在规划环节的价值,并将弱化生态干扰方法与规划设计的前期分析和建设使用两个主要环节紧密关联;(2)基于跨学科方法的整合,构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构建、评价和对接三个版块构建以弱化生态干扰为目标的慢行系统规划方法;(3)将慢行系统空间结构的构成要素作为规划方法的研究主体,便于规划方法与城市规划的对接,在此基础上提出慢行系统空间结构构成要素的规划策略,实现方法与规划应用的对接;(4)结合实证案例,通过城市差异对比探讨规划方法在不同城市案例中的适用性和调整方式,提出规划方法对慢行系统规划过程和规划程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