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GRPM定位方法的磁数值特征分析与匹配算法研究

来源 :华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井下定位系统有RFID、Zigbee等定位技术,这些定位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将井下各个区域人员和移动设备情况的动态反映到地面指挥管理系统,帮助管理者合理地开展调度和管理工作。虽然这些技术在井下矿山中广泛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比如现有井下定位系统属于被动式定位的技术架构,定位过程依赖于井下供电和通讯系统。一旦井下出现供电或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定位系统就不能正常工作,无法满足突发状况下的应急定位和救援定位的要求。针对现有井下定位系统存在问题和不足,从应急定位和主动式定位的角度,提出了一种地磁匹配与射频组合定位方法,简称GRPM(Geomagnetic and Radio Positioning Method)井下定位方法,并对GRPM定位原理、井下地磁场变化扰动规律、井下地磁图适配性及匹配算法方面展开了研究。
  在地磁指纹匹配原理的基础上,引入巷道标签识别初定位,形成了GRPM井下定位的原理,构建了标签识别与地磁匹配过程的数学模型。按照主动式定位的原则,进行了GRPM井下定位系统硬件和软件的需求分析,设计了GRPM定位原形系统的整体架构、主要功能,以及与已有定位方法的共享机制。
  井下地磁场变化特点和规律是GRPM地磁匹配定位的基础。根据井下巷道长线型的结构特点,选取了地面道路、大型构建物的楼道、实验矿井巷道、地下救护演习巷道及金矿井下巷道为试验场地,布设了地磁测量的基准线和监测点,采用ENVI-PRO质子磁力仪和FVM-400磁通门磁力仪等设备,进行了地磁图测量、日变监测、噪声扰动地磁监测等基础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去噪处理和统计分析,获得了井下地磁场随着空间和时间变化的规律。研究表明,井下地磁场随着空间变化而变化,实测地磁值不是一个常数,会随着时间、周围设备的工作状态而发生波动,波动噪声水平从几十纳特到上千纳特不等。
  巷道地磁图的适配性是地磁定位匹配法则的基础。针对井下巷道带状地磁图的特点,引入变异系数和粗糙方差比特征指标,建立了井下地磁图适配性的特征体系。通过对井下磁总场与磁分量适配性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巷道的磁总场只与XYZ磁分量的某一个或两个适配性的评价结果一致。引入多元线性回归的估值定权因子,改进了多因素联合的适配性评价方法,解决了适配性评价阈值不确定的问题。适配性评价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回归分析的适配性评价的总体准确率达到了80%,评价效果较好。
  实测地磁值扰动噪声大会直接导致地磁匹配失败或者匹配精度低。针对井下地磁场实测地磁值扰动噪声大的特点,利用欧氏距离和向量内积的数学度量方法,建立了二维磁特征参量联合距离匹配模型(MPMD,Multi- Parameter Matching Model of Least Magnetic Distance)算法。选取不同适配性的巷道地磁图,进行了匹配算法适应性的仿真试验研究,从匹配精度、匹配速度和鲁棒性方面测试了MPMD算法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200nT、400nT和600nT高噪声磁扰动的情况下,MPMD匹配概率仍达到90%以上,匹配的鲁棒性强,能够满足井下定位的要求。
  论文构建的GRPM定位方法是主动式的技术架构,定位过程相对独立,不易受到地下网络和供电的制约,稳定性好,可以作为现有井下定位系统应急定位的补充。论文研究的井下带状区域的地磁场变化与扰动规律和二维MPMD匹配模型,为井下GRPM定位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井下智能化避险和救援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计划行为理论模型在预测三级医院内医生处方医嘱中优先开具包含基本药物的行为的适用性。这项研究的重点是确定影响医生优先处方基本药物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促进国家药物政策的实施和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来自真实世界数据的依据,为综合性公立医院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安徽省某三级公立医院临床医生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12月15日至2019年1月20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
学位
目的:酒精性脂肪肝主要是由乙醇及其衍生物的代谢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诱导的炎症反应,是氧化应激、肠源性内毒素和营养失衡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酒精性脂肪肝中,细胞焦亡所释放的炎症因子(如IL-1β、IL-18等)可激活强烈的炎症反应,加速酒精性脂肪肝病程的恶化。SIRT1是一种定位于细胞核内,具有NAD+依赖特性的Ⅲ型组蛋白脱乙酰基酶。SIRT1可与组蛋白或非组蛋白以及多种转录因子结合,参与调控炎症反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指致病性真菌侵入人体血液、器官所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是威胁ICU和HIV患者生命的主要病因。一方面,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滥用;另一方面,器官、骨髓移植手术所导致的免疫缺陷患者人数增加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导致真菌耐药情况越发严重。寻找和开发新型抗真菌耐药逆转剂已迫在眉睫,人们开始尝试从天然产物当中,研究开发新型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没食子酸(GA),是一种多羟基类天然产物,具有
姜黄素(Curcumin,Cur)是姜黄香料的主要成分,它源自东印度植物长姜黄(Curcuma longa)的根茎。临床研究证明,该合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氧化,抗病毒,抗炎,抗阿尔茨海默氏病以及抗癌等。但水溶性极差,易氧化,体内代谢快和生物半衰期较短,使得生物利用度低,严重阻碍了其在临床中的进一步应用。因此,为了提高姜黄素的生物利用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选择的剂型,本课题研究了脂质体技术
目的:  通过设计一个在健康大鼠体内进行的实验,研究国产重组人促血红素(济脉欣)注射制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与已上市的进口重组人促血红素(Eprex?)注射制剂在生物等效性方面进行比较,为接下来的临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方法:  分别给大鼠皮下注射2000U/kg Eprex和1000、2000、4000U/kg济脉欣,静脉注射2000U/kg济脉欣,分别采用RA和TCA-RA法测定血药浓
乳腺癌由于逐年增加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已然成为威胁全球女性生命健康的癌症类型,而影响乳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乳腺癌的侵袭转移,寻找影响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键靶点已成为研究热点问题。GPIbα是表达于血小板细胞膜上的关键粘附因子,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在结肠癌、胃癌细胞、乳腺癌细胞等多种类型恶性肿瘤细胞表面检测到GPIbα蛋白的表达,其在乳腺癌细胞表面的高表达是否影响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恶性进展是本课题探究的重点。
学位
瘙痒和疼痛是机体遭遇危险或不良状况时产生的对身体所遭受伤害的警告信号,目的是提醒机体远离伤害刺激。但是长时间的疼痛和瘙痒会严重降低人的生活品质,甚至给人的身体造成伤害。关于痛、痒安全且有效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难题。MJS是一种天然产物,本研究发现MJS可以有效抑制小鼠TRPV4(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4)通路激活诱发的痛、痒反应,随通过建立多种疼痛与瘙痒
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效果不佳,需要找出新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细胞铁死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该发现为治疗晚期肿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诱导细胞发生铁死亡来定向清除肿瘤细胞。Erastin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的经典药物,然而对于不同结肠癌细胞株的诱导效果尚未清楚;此外,细胞铁死亡过程中诸多分子机制尚未明确,仍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前期
学位
目的:S-炔丙基半胱氨酸(SPRC)是一种新型内源性硫化氢(H2S)供体,水溶性好,但水解速度快,脂溶性差。针对SPRC作为H2S供体分子在生物体中应用的难点,构建一种药物传递系统以H2S供体SPRC与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的结合物TPGS-SPRC为骨架,延缓H2S释放速度;另一方面,负载化学药品7-乙基-10-羟基喜树碱(SN38)与H2S协同抗癌,同时以甘草次酸为配体,实现对肿
矿业城市受到矿山开发与城市扩张的双重影响,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快,生态破坏严重,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论文以煤矿城市河南省鹤壁市汤河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汤河流域 1970-2015 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构建了 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评价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SWAT模型水文模拟中的适用性,模拟分析了汤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下的水文效应。主要工作及研究结论如下:  (1)研究区1970、19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