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发展较快的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相继进入了后工业化时期,面临着城市转型的压力。在此背景下,以旧居住区改造和产业用地的“腾笼换鸟”为主的城市更新成为了今后这些城市建设的主旋律,成都也是其中之一。从1992年的府南河改造,2001年的“东调”工程,2002年的二环路内危旧房屋拆建,到2012年的“北改”工程,涉及规模之大、人数之众,更新力度之大、影响之巨,在成都城市现代建设史中都是罕见的。然而,这样成片大规模的区域城市更新并没有系统完善的管理机制,仅由政府成立临时指挥机构主导并作为实事工程行政推进。基于西方国家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城市更新是一个包含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综合性、系统性的复杂过程,其更新机制对于城市更新的效果至关重要。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更新管理机制,国家层面上也缺乏对城市更新的统一政策和举措,而各地方政府则结合自身情况,开始相关制度、组织管理机构以及规划编制与审批等方面的尝试,这其中,以深圳市的研究最为深刻,实践最为广泛。从2004年出台城中村改造政策开始,到2009年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通过实行更新单元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制度,确立了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更新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依照此机制,深圳市已经启动了多达300余个单元的城市更新工作,积攒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并将其反映在2012年1月出台的《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实施细则》中。本文通过对成都城市更新现有机制的解析,以及成都“东调”工程中规模最大的厂——成飞发动机厂更新的实证研究,发现其中的缺陷与不足;通过对两个城市城市更新管理中的项目来源、参与主体、组织管理体系、规划编制体系及公众参与等五大方面的详细对比,提出成都城市更新机制的改善措施;进而通过成飞发动机厂更新的模拟实践论证,最后形成指导成都城市更新管理机制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