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药产业是一个典型的依靠创新驱动的高技术产业。全球制药强国的研发强度普遍在15%以上,领先的制药企业也均是研发型企业,仅依靠数量有限的“重磅炸弹”级药品就获取了垄断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创新利润。反观中国制药产业却呈现出难以解释的悖局:一方面,虽然仅有极其有限的创新投入,每年却创造出了数量极为可观的“新药”,表现出似乎极高的技术创新效率;而另一方面,这些“新药”普遍不具备创新药品的根本属性,不仅不被社会认可,还造成了药品价格虚高和居民医疗支出扩大,而制药产业却没有从所谓的技术创新中受益。在中国特殊的医疗卫生制度安排下,80%的药品通过医疗服务终端销售。加之“以药养医”的内在需求,医疗服务机构具有强烈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从而扭曲了药品需求结构,并通过自身的买方垄断势力引发上游制药产业的扭曲应对。在此过程中,政府规制失灵成为这一系列扭曲行为得以实现的渠道和前提。因此,纵向市场理论和政府规制理论对中国制药产业创新行为扭曲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在C-M型纵向市场结构下构建政府规制与创新激励的理论模型表明,纵向市场与政府规制不仅本身存在扭曲创新激励的可能性,而两者的叠加使得制药企业的创新激励更加复杂。其结果就是纵向创新被挤出,横向创新成为制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流,造成虚假新药泛滥市场,并以极低的成本获取了与真实创新并无多少差异的超额利润,消费者成为创新扭曲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基于省级面板数据和全国的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佐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结果-致表明在中国医药纵向市场结构中,下游医疗服务机构买方垄断势力和政府价格规制的存在对上游制药产业的创新积极性产生了负面影响。正是因为医药纵向市场中下游医疗服务机构买方垄断势力的存在加之政府规制失灵的通道作用,使得横向创新通过“医药合谋”畅通无阻,“劣币驱逐良币”在中国制药产业技术创新领域成为普遍现象,出现了产业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双重下滑。由此,从政策涵义上来说,促使中国制药产业技术创新回归正常轨道的治本良方在于加紧市场秩序重塑和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削弱医疗服务机构的垄断势力和进行政府规制重构是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