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粮食也连年减产,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需求却逐年增加,粮食安全问题已初步显现。水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农产品和主食口粮,在粮食供给短缺的背景下,对其展开一系列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2004年上海市郊601个水稻样本点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增产、增收”两大目标,回答了关于水稻生产的投入产出最优化等问题。全文共分为七大部分,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了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以及研究工作的进程和方法;第二章基础数据的采集与整理,详细介绍了样本数据的来源,以及对原始数据进行修订和整理的方法;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分别对不同规模、茬口、品种和地区的成本构成与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投入产出特征,并着重分析化肥投入对产出的影响;第四章绩效评估,主要运用亩均产量、亩均成本、亩均利润、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不同规模、茬口、品种和地区的绩效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第五章生产经营预测,主要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作出了总产量、总成本、总收益的回归方程,以便于对将来做出预测;第六章为水稻生产的经济学模型,该模型运用现有的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通过生产函数、等产量线、等成本线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水稻生产的边际替代效应、规模效应以及最优投入组合等;第七章经营优化和政策导向,主要讨论如何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来指导生产实践和政府决策。 经过分析发现,(1)亩均成本与亩均产量的相关性不大,在现有的水稻生产技术条件下,盲目增加亩均成本投入并不能有效提高单产水平。(2)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水稻亩产变化不大,但规模效应使亩均成本明显下降,亩均利润逐渐增加。(3)水稻种植成本、产出、绩效在不同规模、茬口、品种以及地区之间都存在一定差异,应根据不同需求而采用不同的组合。(4)亩均化肥投入与亩均产出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在各区县之间两者呈反比,即亩均产出大的区县化肥投入少,亩均产出小的区县化肥投入多。(5)上海市郊现有的水稻生产成本结构不尽合理,无论是追求产量最大化还是成本最小化,都要求调整现有的资本—劳动力结构,适当增加物质成本投入,并减少劳动力投入。(6)水稻生产的扩张路线为K=105L,说明随着水稻生产规模的扩大,水稻生产最佳的物质成本—劳动力投入比为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