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附着点病变是强直性脊柱炎(AS)的特征性改变。目前临床检查对AS外周附着点病变的检出率低,而超声(US)以其敏感性高、无放射性等优点在外周附着点病变发现、诊断和治疗监测等方面逐步得到应用。目的:本研究通过对AS患者附着点行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检查,比较PDUS与临床检查在发现AS附着点病变方面的差异;分析附着点PDUS评估和AS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以及药物治疗前后通过US对比检查,进一步探讨附着点PDUS在AS早期诊断、疾病活动度评估以及药物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本院门诊AS患者,均予依那西普治疗(50mg每周一次),并于基线期和治疗后1、2、3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超声检查。检查包括6对附着点,分别为肱骨外上髁—总伸肌腱附着点、股骨大转子—臀大肌肌腱附着点、髌骨上极—股四头肌腱附着点、胫骨粗隆—远端髌韧带附着点、跟骨上极—跟骨腱附着点和跟骨下极—足底腱膜附着点。患者肌腱附着点部位存在疼痛、肿胀或压痛三者之一定义为临床附着点炎。采用飞利浦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仪(Phillips IU22),高频线阵探头(频率范围7-12MHz)对肌腱附着点行PDUS检查。AS临床评估包括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性指数(BASDAI)、患者和医生VAS评分、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对于不同时间点PDUS指数的变化,定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PDUS评估的各项指标与血清学指标、疾病活动评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20例AS患者,年龄(25.2±9.6)岁,病程(4.3±3.1)年。临床检查和PDUS检查分别在9例(45%)和19例(95%)AS患者发现至少一处附着点病变。所有AS患者240处附着点中超声发现123处(51.3%)病变,与临床检查发现47处(19.6%)病变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S患者附着点病变在超声上主要表现为肌腱插入骨皮质部位出现钙化(33.3%)、肌腱水肿(29.2%)、血流灌注(25.8%)、肌腱增厚(22.1%)、骨皮质不规则(12.9%)、骨侵蚀(9.6%)和滑囊炎(7.1%)。47处临床阳性附着点病变中,44.7%在超声检查未发现异常,而193处临床阴性附着点中,49.2%超声提示存在附着点病变。将PDUS作为金标准,临床检查发现附着点炎的敏感性低,在所有附着点中分别为16%(相对伴血流灌注PDUS异常)和23%(相对无血流灌注PDUS异常)。超声评估和临床评估如BASDAI、VAS评分、ESR、CRP具有部分相关性。经依那西普治疗后,AS患者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得到改善,同时PDUS指数亦显著下降。AS患者通过治疗达到疾病缓解后,PDUS指数在随访中仍持续得到改善。结论:PDUS与临床检查相比可发现更多附着点病变,并和临床检查存在不一致性。通过PDUS观察附着点结构和炎症异常以对附着点病变行全面评估可作为临床检查的补充手段。AS附着点PDUS评估可成为监测AS病情变化、评估药物疗效的影像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