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白蚁高效的木质纤维素分解潜力与其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在畜牧生产中可利用白蚁肠道微生物及其微生物来源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将白蚁高效的降解能力用来提高粗饲料的降解率。本研究基于白蚁对槐树和柏树的消化降解效果,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测定白蚁消化降解前后纤维素结晶度指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以及表面特征差异,通过16S r R
【基金项目】
:
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CARS-39-12);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0ZDLNY02-07,2021ZDLNY05-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蚁高效的木质纤维素分解潜力与其肠道微生物密切相关,在畜牧生产中可利用白蚁肠道微生物及其微生物来源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将白蚁高效的降解能力用来提高粗饲料的降解率。本研究基于白蚁对槐树和柏树的消化降解效果,利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技术测定白蚁消化降解前后纤维素结晶度指数,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以及表面特征差异,通过16S r 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分析白蚁肠道微生物群落差异,并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玉米芯木聚糖、对硝基苯基-β-D-吡喃半乳糖苷(p NPG)和对硝基苯基-β-D-纤维二糖苷(p NPC)为底物,分别测定内切葡聚糖酶、木聚糖酶、β-葡糖苷酶和外切葡聚糖酶活力。根据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和肠道中纤维降解菌的丰度,从槐树采食组中选择来自Parabacteroides属的潜在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TPA,利用组氨酸标签成功从大肠杆菌中纯化出目的蛋白,以CMC-Na和玉米芯木聚糖为底物测定最适温度和最适p H。进一步利用p LEM-415载体在植物乳杆菌中实现异源表达,并通过发酵小麦秸秆验证基因功能。主要结果如下:1.X射线衍射显示槐树比柏树纤维素结晶度指数高12.2%,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槐树中半纤维素含量更高。与采食柏树的白蚁相比,采食槐树的白蚁肠道微生物丰富度更高,且与木质纤维素降解相关指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Papillibacter属在槐树采食组中显著高于柏树采食组(P<0.05),预测到纤维素酶相对丰度在槐树采食组同样显著高于柏树采食组(P<0.05)。2.从槐树采食组白蚁肠道宏基因组中选择了来自Parabacteroides属的潜在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TPA,经原核诱导表达,纯化出56.8 KDa的目的蛋白,最适反应温度在25-37℃,最适p H 5.5。3.TPA基因在羊瘤胃源植物乳杆菌中表达,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比活力(P<0.05),而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X射线衍射及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结果显示工程菌与植物乳杆菌宿主菌的发酵效果无差异。综上所述,白蚁能够有效降解木质纤维素,其食物中木质纤维素含量影响肠道微生物中木质纤维素降解菌Papillibacter属等的丰度,白蚁肠道微生物及其微生物来源的木质纤维素降解酶基因在秸秆类饲料资源开发中拥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是最重要的果实食心虫之一,在我国的主要水果产区均有其分布,给我国的果树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果实套袋结合化学农药喷施是目前防治桃小食心虫的主要措施。长期大量地使用化学杀虫剂容易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本研究对陕四个地区的桃小食心虫田间种群进行抗药性监测,明确了陕西四个苹果主产区桃小食心虫的抗药性水平,分析了田间种群三大解毒酶活力水平,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面临的高温、干旱等气候条件造成小麦减产,加重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同时也加剧了病虫害的发生。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是小麦虫害的优势种。内生真菌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但不在植株外部表现出感染症状,能通过某种机制对宿主提供保护作用,内生真菌对植物虫害的影响研究尚不深入,且对不同昆虫表现出从积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和ζ-胡萝卜素脱氢酶(ZDS)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活性受到抑制可导致类胡萝卜素的生物合成受阻,植物出现白化现象,并最终死亡。N-(4-氟苄基)-6-甲基吡啶酰胺(编号:ZI-22)是本课题组通过随机合成筛选出的一个作用于PDS和ZDS的6-甲基吡啶酰胺类专利化合物,具有较好的除草活性和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本论文研究了ZI-22的室内除草活性及混配增效
胆固醇是昆虫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具有组成细胞膜、作为蜕皮激素的合成前体以及参与细胞间的信号传递的功能。然而昆虫不能自主合成胆固醇,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胆固醇在植物体中的含量极低,无法满足植食性昆虫生长发育所需,因此植食性昆虫需要将植物固醇转化为胆固醇加以利用。但不是所有的植物固醇都可以转化为胆固醇,并且昆虫对不同固醇的吸收利用效率不同。然而关于昆虫固醇吸收利用的基因研究较少。在棉铃虫Helicove
本研究提供一种林间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的新技术:利用个体微小、活动能力强的摩泽蒲螨(Pyemotes moseri)作为媒介生物,靶向性传播昆虫病原真菌孢子至光肩星天牛幼虫危害部位,使光肩星天牛幼虫感染真菌死亡。试验筛选摩泽蒲螨的替代寄主;测试摩泽蒲螨携带真菌孢子的能力;评价摩泽蒲螨作为媒介生物防治天牛幼虫的潜力;室外模拟防治光肩星天牛;于林区进行林间防治光肩星天牛试验;改进优化带孢蒲螨的简易释放装
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严重危害豆科植物和牧草,是农林业生产中的重要防治对象。利用天敌和病原微生物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深入了解豌豆蚜抵御病原物侵染的免疫防御机制是对其进行生物防治的前提。豌豆蚜缺失大量免疫相关的基因,但其体内micro RNA(mi RNA)的合成和作用通路是完整的,Dicer-1是mi RNA合成过程中行使切割作用的内切酶,对mi RNA的合
斑蝥素(Cantharidin)是芫菁科等昆虫体内的防御性毒素,具有高效的杀虫、抑菌、除草以及抗病毒和抑癌等活性。近年来,斑蝥素的生物合成途径已成为研究热点。本课题组一直在从事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体内斑蝥素合成途径已经并取得了明显进展,但基因组数据的缺乏限制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鉴于此,本研究开展了中华豆芫菁的全基因组测序,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获得了芫菁科特有并在中华
茶叶PPO能催化合成与红茶汤色、滋味等感官品质关系密切的茶黄素,而茶黄素的总含量也与国际上红茶的估价关系密切。勐库大叶种茶树是中国适制红茶最好的茶树原料之一,其内含的PPO对红茶品质及茶黄素合成应该有重要影响,但针对勐库大叶种茶树PPO的研究却很少,尤其是PPO同工酶。本试验以勐库大叶种茶树鲜叶(一芽二叶)为原料,经匀浆浸提、硫酸铵沉淀后得到PPO粗酶Ⅱ,再通过离子交换层析(琼脂糖凝胶)后得到PP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寄主植物—病原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可以影响植物—病原的相互作用。为了探明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光质对灰霉菌侵染番茄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设施内番茄灰霉病的环境调控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以‘金棚14-6’番茄为材料,分别通过空气湿度、空气湿度与土壤湿度耦合及空气湿度与光选择性网耦合三部分试验,观察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灰霉菌侵染番茄叶片表型变化、细胞学差异、组织结构变化、抗氧化
根结线虫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性植物病害,给全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严重的损失。利用微生物资源进行生物防治,寻找对环境更友好的生物杀虫剂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前期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海洋菌株枝芽胞杆菌1A00493在防治根结线虫方面有很大潜力,其具有较好的体外杀线虫活性和温室防治效果。一方面,1A00493菌株培养基为海洋微生物培养基2216e,其成分复杂,含盐量大,产芽胞需要的时间长,不适宜用于大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