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压力与日俱增,海洋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长远战略优势的新领域。中国作为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增长极。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发展体制和模式还不完善,整体上未摆脱“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路径,限制了海洋经济效率的提高,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海洋经济效率的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我国沿海1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根据海洋经济投入产出系统和资源环境经济巨系统理论确立指标体系,以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标准差、变异系数、重心坐标、标准差椭圆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效率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在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的第一阶段中,全国效率呈先上升后下降最终趋于平稳的趋势,进步空间大,其中山东、广东等省份可能受外在环境因素影响,排名与实际不符;二阶段中,环境变量对投入冗余影响显著,各决策单元外部技术效率存在较大差异,随机误差影响很小;三阶段中,全国整体效率稳步上升,除广西外,各省份排名有不同程度变动,山东、广西等省份排名更加符合实际,与一阶段疑问相对应,事实证明使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三阶段超效率SBM-Global模型研究中国海洋经济效率很有必要。(2)时间演化特征。海洋经济效率增长率整体波动上升,有效省份占比从2000年的9%上升到2015年的64%,有效省份从上海的一枝独秀发展到上海、天津等7省遍地开花;海洋经济效率区域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稳步上升。(3)空间演化特征。全国标准差椭圆呈南(偏西)北(偏东)分布,海洋经济效率分布先扩大后紧缩,重心总体上呈东北-西南移动趋势,最终向东北方向移动。北、南海洋经济圈标准差椭圆呈西南-东北走向,东部呈西北-东南走向,三大海洋经济圈椭圆面积总体不断下降,内部地区差异不断增大。(4)影响因素分析。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经济区位熵、海洋科研人力资本、单位海洋GDP能耗与海洋经济效率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陆域经济发展水平、海洋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对海洋科技支持力度、海洋经济政策对海洋经济效率呈显著正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对其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