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帕金森病(PD)住院病人常见的中医证候,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值,探讨PD常见的中医证型,以及中医证候、中医证型与TC、LDL-C的关系,进而探索PD的发病危险因素与中医的关系,为中医药对PD的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证据。 方法:1、病例来源:来自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内科病房于2016年03月-12月的PD住院患者、脑梗死患者及未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的普通住院患者各70例。 2、分组:选取帕金森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即帕金森病组/PD组),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即脑梗死组),未合并心脑血管危险的普通患者作为空白对照组(即普通人群组)。 3、观察方法:采集PD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一般情况,主要包括主诉、现病史、刻下症、既往史(包括既往病史,药物食物过敏史、个人史等)、家族遗传史、一般体格检查(主要为阳性体征)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目前所使用的PD用药;对三组患者入院3天之内对其进行抽空腹静脉血查血清TC、LDL-C,对PD组进行中医证型、西医分型判定,对PD患者的基本情况、中医证候、TC、LDL-C等进行分析,对三组患者血清TC、LDL-C进行统计,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三组之间的差异,对PD各个中医证型、中医证候、西医分型、血清TC、LDL-C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1、PD中医证型:70例PD患者中,肝肾不足证24例,气血两虚证19例,其中肝肾不足兼气血两证虚证2例,血瘀动风证17例,痰热动风证10例,阴阳两虚证0例;西医分型:震颤型15例,僵直迟缓型11例,混合型44例;PD气血两虚证组女性大于男性(男8女11),而其他三个证型(肝肾不足:男17女7,血瘀动风:男12女5,痰热动风:男7女3)男性均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上,肝肾不足证(76.04±6.19)明显较其他三个证型(气血两虚证:66.95±11.82,血瘀动风证:66.71±9.56,痰热动风证:59.20±10.74)年龄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三个证型之间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上,肝肾不足证(6.17±3.05)和气血两虚证(5.84±3.17)与血瘀动风证(2.11±1.49)和痰热动风证(1.53±1.52)对比,虚证型组(肝肾不足证和气血两虚证)病程明显大于实证型组(血瘀动风证和痰热动风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分型中僵直迟缓型女性患者较多,其他两型患者男性患者较多,病程上,混合型患者(6.00±2.68)较震颤型(1.36±0.92)及僵直迟缓型(1.98±1.54)病程明显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PD中医证型中,肝肾不足证中医证候中的口角流涎证候较血瘀动风证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血两虚证中神疲乏力较其他证型(肝肾不足、血瘀动风、痰热动风)多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热动风证中精神亢奋较其他证型多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热动风证中出汗障碍较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少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他各中医证型与证候无明显差异(P均>0.05);西医分型中,混合型中医证候中肢体关节疼痛较震颤型和僵直迟缓型少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混合型中神疲乏力较震颤型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西医分型与各中医证候之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PD各中医证型与各西医分型之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医证型与西医分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4、PD组TC(4.08±1.02)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组(5.07±0.97)及脑梗死组(5.62±1.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LDL-C(2.49±0.75)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组(3.18±0.77)及脑梗死组(3.64±1.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PD中医证型虚证组TC、LDL-C(气血两虚组TC:3.64±0.93、LDL-C:2.15±0.73,肝肾不足组TC:3.42±0.79、LDL-C:2.04±0.54)明显低于实证组(血瘀动风组TC:5.03±0.52、LDL-C:3.24±0.42,痰热动风组TC:4.93±0.16、LDL-C:2.98±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证组与实证组组间TC、LDL-C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分型混合组TC(4.24±0.85)、LDL-C(2.67±0.62)明显高于震颤组TC(2.93±0.64)、LDL-C(1.61±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僵直迟缓组TC(5.03±0.63)、LDL-C(3.01±0.58)明显高于震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僵直迟缓组TC明显高于混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僵直迟缓组LDL-C与混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PD的中医证型以肝肾不足证、气血两虚证两证最为常见;肝肾不足证的发病年龄较其他中医证型大,虚证型(肝肾不足、气血两虚)较实证型(血瘀动风、痰热动风)病程长。 2、PD患者血清TC、LDL-C明显低于未合并心脑血管危险的普通人群及脑梗死人群,低水平的TC、LDL-C可能是P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判断PD严重程度及辅助诊断指标之一。 3、PD中医证型中,虚证型(肝肾不足、气血两虚)TC、LDL-C较实证型(血瘀动风、痰热动风)更低,血清TC、LDL-C与PD患者中医证型之间具有一定关系,中医辨证改善PD患者低TC、LDL-C状态可能是中医药治疗PD一个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