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民法院的宪法理解——以劳动权的司法保护为视角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epe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强调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我国宪法解释制度自确立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宪法解释机关未能直面现实中的宪法问题,现实的法与成文的法脱节无法相互调试,这直接影响到我国宪法的健康发展。构建科学有效的机制将宪法问题反馈到宪法解释机关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研究人民法院关于劳动权的相关判例发现,虽然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是公民劳动权的唯一义务主体,但自1982年《宪法》实施以来法院的很多判例中,法官认为公民宪法劳动权的义务主体不仅包括国家还包括私营企业和自然人雇主,宪法劳动关系应该是“国家—公民—用人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随之而来,宪法为何会这样规定;法官的这种理解是否正当;法官是否能够做出这样的理解,如果法官能够并且做出了正当的理解,这种理解如何推动我国宪法解释的发展?本文从这几个问题入手,探讨人民法院的宪法理解以及使其与宪法解释相衔接的机制。  本文通过结合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充分挖掘宪法判例的合宪性、合理性,提出法官并非在适用宪法而是理解宪法。试图在既有的宪法体制内为法院寻求新的角色,促进宪法解释机制发展。构建由各级人民法院的宪法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组成,宪法理解服从宪法解释,宪法理解有机衔接宪法解释,以宪法理解促进宪法解释的机制。
其他文献
会展业以会议和展览等形式为载体,形成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是一项独立的经济活动。本文首先从分析会展的相关概念入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我国和世界会展业的发展轨
学位
退休权是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退下工作岗位后,休养身心并享受国家与社会积极提供的物质与其他帮助的权利。它是一项复合性权利,具有休息、获得物质帮助以及其
管理层收购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其作为一种金融技术创新与产权制度变革,在整合企业资源、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
人类总是居住在两个世界中,一个世界是早在人类之前的数十亿年就已经存在的,有动物、植物、土壤、空气和水的自然世界,人类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另一个则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和政治
本文旨在分析战后日本的亚洲区域合作政策演变,也分析三个不同时期一即50.60年代和70.80年代的冷战时期、冷战后至今日本的亚洲区域合作的策略和特点等。同时也探讨“东亚共同体
资产证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备受世界资本市场的关注。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美国政府不动产贷款协会所发行的不动产抵押基础证券,在80年代开始盛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