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的胜利褐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手选法得到不同显微形貌的褐煤,并对其进行矿物质脱除、添加不同的固有矿物质、NaOH处理等预处理,利用FT-IR、SEM-EDS、XPS、XRD、Raman等方法对预处理褐煤的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TGA考察了不同显微形貌褐煤的燃烧反应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显微形貌褐煤的外观和热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别,惰质组褐煤(SLI)外观比较疏松,有明显纤维结构和丝绢光泽,而镜质组褐煤(SLV)外观不规则且成块,光泽暗淡,结构致密坚硬,且SLI的热稳定性和燃点均高于SLV。矿物质对不同显微形貌褐煤的结构和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较大。酸洗后的褐煤其热稳定性和燃点均增大,且惰质组(SLI++)的热稳定性要高于镜质组(SLV++),燃烧反应性能弱于镜质组。表征结果表明,脱除矿物质后的褐煤其烷基侧链减少,无序化程度减小,石墨化程度增加,SLI++石墨化程度高于SLV++。Fe、Al、Si对不同显微形貌褐煤的结构和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不同。Fe2O3和FeCl3对褐煤的燃烧反应性能均有促进作用,尤以FeCl3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且FeCl3对镜质组褐煤(SLV++)的促进效果要优于惰质组褐煤(SLI++)。表征结果显示,掺杂FeCl3后的SLI++-FeCl3和SLV++-FeCl3煤样中均出现了FeOOH结构,表征结果显示SLI++-FeCl3的无序化程度低于SLV++-FeCl3。Al元素的加入抑制了惰质组褐煤(SLI++)的燃烧反应性能,而促进了镜质组褐煤(SLV++)的燃烧反应性能。Si元素的加入对惰质组与镜质组褐煤的燃烧反应性能均有抑制作用,但对两种褐煤的抑制效果相差不大。NaOH处理对不同显微形貌褐煤的燃烧性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NaOH处理后的两种褐煤均显示出两个失重温区,其最大燃烧反应速率对应的温度镜质组褐煤比惰质组滞后60-100℃。表征结果表明,NaOH处理后的不同显微形貌褐煤中均出现了羧酸盐结构,且在镜质组褐煤(SLV++-NaOH)中的羧酸盐结构更明显。将添加Al元素的两种褐煤进行NaOH处理,在TG曲线上同样出现两个失重温区,其最大燃烧反应速率对应的温度较未添Al的NaOH处理煤样滞后20-60℃,且镜质组褐煤比惰质组滞后更加明显。将添加Si元素的两种褐煤进行NaOH处理,其最大燃烧反应速率对应的温度较未添Si的NaOH处理煤样提前70-130℃,且惰质组褐煤比镜质组提前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