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市场经济中,较之传统消费,金融消费是一个新兴领域,兼具金融和服务双重属性,相关制度规范尚不健全,但同时也意味着其蕴含着巨大的潜能。随着金融消费理念的盛行,现代金融服务和各种金融商品日益深入人心,金融已经不再是机构的专利,普通百姓也可以享受金融时代带来的便利和收益。现实中,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不断向市场推出琳琅满目的金融商品,促使金融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繁荣现象背后亦埋藏了大量隐患。作为金融商品设计者和提供者的金融机构通常享有垄断性的平台和市场,是价格的绝对确定者,在金融活动中,特别是在发生了金融纠纷时,金融机构往往会摒弃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利用自身优势地位,侵害处于弱势地位的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毋庸置疑,金融消费者的信赖和积极参与是金融消费市场得以发展和繁荣的生命线,要实现金融业的持续稳定繁荣,就必须充分重视对作为弱势群体的金融消费者予以倾斜保护。纵观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不难发现,有关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范严重缺失,仅有以传统消费者作为保护对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以维护金融机构安全和效益为侧重点的金融法律中有关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零星规定;此外,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缺位,现有相关部门职权定位不清;金融消费者纠纷救济渠道不畅通等问题严重存在,导致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无法得到充分实现。因此,本文以美国和英国的相关实践为中心,结合我国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采用了规范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历史分析方法、法律解释学方法等研究方法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除引言外,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概念的法律界定。本章主要通过对金融消费、金融消费者和金融商品等基本概念的概述性介绍,在比较分析理论界存在的各种不同学说的基础上,逐次揭示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涵义。鉴于金融消费领域的特殊性,在界定上述概念时,应当突破传统理论的诸多限制。尤其是在界定金融消费者时,应当突破传统消费者概念的局限,顺应国际金融业统合立法的大趋势,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金融领域中购买金融商品或者接受金融服务的社会成员(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统一纳入金融消费者范畴。第二章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理论依据分析。本章以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理论依据为切入点,从有效竞争论、实质契约正义论、法律不完备性等视角,系统分析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济学理论依据、法理学理论依据和金融监管理论依据,以期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构筑牢靠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内容。通过约束金融机构合理履行义务以确保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实现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主要内容。本章首先简要界定了金融消费者权利的内容,并重点阐述了其应享有的三项核心权利:知情权、隐私权和求偿权;其次以保障金融消费者权利实现为切入点,简要介绍了金融机构区别于一般的经营者所应承担的三项主要义务。鉴于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金融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和屡遭侵害的主要原因,强化金融机构履行与金融信息有关的义务并承担未充分履行的责任,以确保金融消费者所获得的金融信息的质量,如金融机构的说明义务、信息披露义务、合理劝诱义务等,这是保证金融消费者各项权利有效实现的关键,也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核心内容。第四章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际立法研究。本章主要运用比较分析和国别考察的方法,从主管机构及其职责运作、立法主要内容和纠纷解决机制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美国和英国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实践,并对两国进行了比较,以期对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立法和实践提供指导和借鉴。第五章是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本章主要通过分析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指出我国现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在立法体系、行政监管、纠纷解决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第四章有关国际先进立法实践经验,对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若干建议: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法规,通过整合协调与金融服务相关的既有法律,适时推出金融服务法,逐步形成对金融行业整体规制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完善金融监管机制、畅通金融纠纷解决渠道、构建金融消费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体系、培育金融消费者教育机制等。从内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决定性作用看,较之改善金融消费者保护的外部制度环境,通过培育金融消费者教育机制提高金融消费者自身金融素质是当下完善我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之一,应当引起社会各界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