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因其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其病因尚不清楚。前期研究显示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但SCZ脂肪酸谱有何特征尚不明确。SCZ体内脂肪酸改变是否与脂肪酸分解代谢异常有关,也需进一步研究探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分析SCZ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脂肪酸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因其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但其病因尚不清楚。前期研究显示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但SCZ脂肪酸谱有何特征尚不明确。SCZ体内脂肪酸改变是否与脂肪酸分解代谢异常有关,也需进一步研究探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分析SCZ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脂肪酸组成、脂肪酸分解代谢相关蛋白等指标的变化,阐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体内脂肪酸组成及脂肪酸分解代谢酶的变化特征,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生和脂肪酸代谢的关系,为探索SCZ的病因及早期诊断指标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研究对象选择SCZ病例从2020年6月12月期间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刚入院患者中招募。招募标准:根据目前临床使用的SCZ诊断标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的病例,包括首次发病或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者;同时排除诊断不明、伴有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近期服用过降脂药等。健康对照者为健康同龄人,无神经精神疾病史,无精神病家族史,年龄、性别、种族与SCZ病例组匹配。排除标准同上。SCZ组和对照组各筛选30例。2.取材禁食一夜后次晨8:009:00在肘正中静脉共抽取静脉血10 m L,用于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保存备用。3.血脂及血清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清脂肪酸组成。4.脂肪酸分解代谢中相关酶及因子的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于检测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关键酶,即肉碱脂酰转移酶1(CPT1)、脂酰辅酶A氧化酶1(ACOX1)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的表达(Western blot、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1.血脂水平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血清TG、TC、HDL-C、LDL-C含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脂肪酸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饱和脂肪酸C14:0和C16:0含量均降低(P<0.01),C24:0含量升高(P<0.05),总饱和极长链脂肪酸含量升高(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4:1、C16:1和C22:1含量升高(P<0.01,P<0.05,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中C18:2n-6、C18:3n-3含量降低(P<0.01),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降低(P<0.01),而C22:2含量升高(P<0.05)。3.脂肪酸分解代谢相关酶及因子表达的变化: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CZ组PPARα、CPT1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而AC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CZ组PPARα、CPT1和ACOX1的m 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存在血脂降低、脂肪酸组成及分解代谢异常,脂肪酸分解代谢异常可能是精神分裂症脂肪酸变化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背景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在全球排名第五,其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鳞状细胞癌,且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由于食管癌患者初诊时多数处于中晚期,另外治疗后的高转移率及高复发率,导致预后较差。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疗靶点来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Profilin 2(PFN2)是一种肌动蛋白结合蛋白,可对肌动蛋白反应进行调节而影响细胞运动。研究发现PFN2与恶性肿瘤的增殖、凋亡、浸润及转移相关。生物信息学发现PFN2在
背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作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疾病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具有异质性高、侵袭力强、预后不佳等特点。目前,深入探究DLBCL的发病机制、找寻具备治疗潜力的新型靶标具有重要的临床现实意义。KRAB锌指蛋白(Krüppel-associated box domain-zinc finger protein,KRAB-ZFP
背景目前肺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肺癌病理类型。研究显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低氧,能够通过脂代谢调控肿瘤细胞迁移。目前对肺腺癌转移缺乏有效治疗方法,因此阐明肺腺癌细胞在低氧条件下迁移的机制对于治疗肺腺癌、提高患者生存率十分必要。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是调控脂肪酸代谢的限速酶,其在肿瘤细胞的脂肪酸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靶向ACC1的
背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组织学类型,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等特点,临床预后极差。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介入治疗、靶向治疗、肝移植等,肝癌的5年复发率高达70%。HCC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HCC患者生存率。肝硬化是肝癌的早期病变,目前肝硬化向HCC的转化中仍缺乏有效的无创性血清诊断标志物,AF
背景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性死亡中排第四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其发病率、死亡率均显著高于西方发达国家,且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胃癌的筛查未普及等原因,中国胃癌在诊断时多已是晚期胃癌,胃癌常见的转移部位是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而胃癌发生卵巢转移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转移癌,被称为Krukenberg瘤。据报道,胃原发灶手术切除后随访观察期间Krukenberg瘤发生率为3
背景贲门腺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即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gastroesophageal junction,AGEJ),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隐匿且解剖部位特殊,早期诊断困难,预后较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影
背景胆囊癌是胆道最常见的癌症,极具侵袭性。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胆囊癌的致死风险较高,患者的平均总生存期为6个月,且5年生成率低于5%,其形势极其严峻。由于胆囊癌症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多数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已处于但胆囊癌晚期,只有10%左右的患者可采取外科治疗,根治性切除加上细致的淋巴结清扫是最佳的治疗选择。鉴于以上情况,探究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场病理点及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危险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背景孤独症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据报道,N-乙酰半胱氨酸(N-acytylcysteine,NAC)可以改善孤独症患者社交行为、易怒、自我伤害和焦虑样行为等症状,但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自噬功能异常及Notch信号通路在孤独症发生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孤独症样行为学异常是否与调控自噬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有关有待研究。目的探讨NAC是否通过调控自噬功能及Notch信号通路异常
背景组蛋白的翻译后修饰在调控染色质结构和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组蛋白的泛素化和去泛素化在转录调控过程中非常重要,组蛋白H2A的泛素化抑制基因表达,组蛋白H2B的泛素化促进基因表达。USP49是USP家族重要的一员,已有研究报道USP49可以直接结合和去泛素化p53蛋白,调控p53蛋白稳定性,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USP49也是组蛋白H2B的特异去泛素化酶,可能通过调节组蛋白
背景胃肠上皮化生(GIM)是胃的癌前病变,目前有多种内镜技术可以筛查或评估肠上皮化生,传统的白光内镜(WLE)与醋酸增强放大内镜(ME-AAC)对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果不一,光学增强内镜(OE)是目前一种新兴的虚拟染色内镜技术,但是目前尚没有相关研究,因此了解了解这种新兴的虚拟染色内镜技术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的1.探究白光内镜(WLE)、醋酸增强放大内镜(ME-AAC)、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