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武功山垂直的山体,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使得海拔1550 m以上形成大面积的山地草甸,是同纬度难得的低海拔山地草甸区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同时,当地部门也会不时对草甸进行“炼山”。火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对草甸土壤的物质循环和植被生长等会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以武功山山地草甸海拔1600 m处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五个区组,每个区组内设置CK对照(未火烧)、火烧、火烧+氮(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亚热带山地草甸退化格局与土壤生态过程--以江西武功山为例”(315601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生态特征时空变异与土壤碳汇响应机制研究”(3136017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功山垂直的山体,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使得海拔1550 m以上形成大面积的山地草甸,是同纬度难得的低海拔山地草甸区域,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同时,当地部门也会不时对草甸进行“炼山”。火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子,对草甸土壤的物质循环和植被生长等会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以武功山山地草甸海拔1600 m处的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置五个区组,每个区组内设置CK对照(未火烧)、火烧、火烧+氮(N)3个处理共15个样方。通过人为火烧和火后施氮处理,来探究火烧后武功山草甸土壤物质循环和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及对草甸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同时探究火后氮的添加是否会减轻火烧对草甸土壤和植被的影响。旨在为火灾后草甸恢复及正确经营管理提供科学指导,为发展生态经济和实现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支撑。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武功山草甸经火烧后土壤持水量降低,0-10cm土层土壤持水量均大于10-20 cm土层。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含量火烧后有所降低;p H、铵态氮含量有所增加。表层土壤,CK对照有机质含量较火烧和火烧+氮处理分别高23.35%和23.51%。火烧+氮处理0-10cm土层较10-2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16.86 g·kg-1,高出24.72%。说明火烧后施氮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火烧对有机质的影响。2、武功山草甸经火烧后土壤中蔗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火烧后9月份火烧+氮处理脲酶活性较单纯的火烧处理有所提高。说明火烧降低了土壤酶活性,而火烧+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火烧后脲酶活性。有机质、速效钾与脲酶和蔗糖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碱性磷酸酶与铵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3、火烧和火烧+氮处理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真菌的群落数量和群落丰度,但随着时间推移,火烧后草甸土壤真菌群落OTU数量、丰富度等指标会相应的减少。且9月份火烧和火烧+氮处理下,真菌群落占比更为均匀,火烧+氮处理下层土壤脊索动物门(Chordata)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真菌群落中丰度占比最高占25.31%~47.44%,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可在多种土壤类型中存活并作为优势门存在。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在测得的真菌群落中丰度最低,仅占0.09%~1.71%。速效钾、有机质和蔗糖酶与真菌中担子菌门和绿藻门(Streptophyta)、壶菌门(Chytridiomycota)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其它门类呈负相关。4、火烧和火烧+氮处理在短时间内,可以增加真菌的群落数量和群落丰度,但随着时间推移,火烧后草甸土壤真菌群落OTU数量、丰富度等指标会相应的减少。火烧后9个月,草甸土壤上下土层间细菌OTU数量间差异显著。草甸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占比最高为29.1%~40.5%,其次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丰度为28.4%~35.6%。有效钾、有机质、蔗糖酶和脲酶与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呈明显正相关,而与其它门类呈负相关。5、火烧后普遍降低了武功山草甸植株的生长高度,而火烧+氮后,植株高度较单纯火烧有所增加,其中白背千里光(Senecio latouchei)只在火烧和火烧+氮样地内被发现,说明白背千里光草种对火烧有较强的抗性。而金丝桃(Hypericum monogynum)则只在CK样地内被发现,结合其生态类型分析,主要原因是其为灌木,火烧时枝干燃烧间接增强了火烧强度,使得枝干受损严重,火烧后短时间内无法恢复。芒和野谷草在各样地所占比重均大于其它物种,占据绝对优势。综上所述,武功山草甸火烧后,土壤有机质有所降低,p H有一定提高,速效养分随生长季和处理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火烧和火烧+氮短时间内有益于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和活性提升,但随着时间增加,细菌和真菌群落多样性会有所降低。火烧后植被种类会有所减少,且植株生长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也会有所降低,但火烧后施氮,可以显著改善火烧对草甸植被生长的不利影响,提高植株生长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因此,在实际管理中,要合理看待冬季火烧,冬季火烧固然可以杀死越冬虫卵,减少次年草甸病虫害,但也会使得土壤有机物质减少,植被生长受到不利影响,同时火后施加一定氮素,有利于火后草甸有机质和部分养分的更新,提高植被株高和生物量。
其他文献
江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在江西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用材树种,也是荒山造林的先锋生态树种。然而近年来,在江西大部分地区的马尾松正遭受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的蛀食危害,更为严重的是该虫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Buhrer)Nickle,引起松材线虫病
外泌体是原核和真核细胞主动向胞外释放的纳米级(30-150nm)双层囊泡,携带蛋白质、脂质和多种遗传物质(如m RNA、lnc RNA、mi RNA和DNA等),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被细胞吸收,也可经循环系统被远距离靶组织或器官吸收,能参与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目前,畜禽动物外泌体的研究多局限于乳汁、精液、子宫液和细胞培养上清液等液体,人们对猪不同组织外泌体中遗传物质的组成、品种间差异、生理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具有生长快、成材早、经济价值高的特点,是重要森林资源之一,其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高氮流失和低磷利用是南方红壤的突出特点,也是毛竹林经营与发展的制约因素。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能附着于植物根际或根表,诱导植物根系分泌大量有机物,并富集土壤中的功
磷(P)在高度风化的亚热带森林供应不足、常难满足植物需求。近年来,随着大气氮(N)沉降日益加剧,土壤P限制也随之增加,外源施P肥是缓解土壤P限制的重要措施之一。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亚热带最为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面临地力衰退、长期生产力难以维持等突出问题,N沉降背景下杉木林土壤P供给的变化值得关注。目前,外源N、P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P组分的影响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尚
对珍稀濒危物种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有助于深入探索其濒危的内源性机制。蓝冠噪鹛Garrulax courtoisi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且处于孤立状态。本研究对40只蓝冠噪鹛(婺源不同繁殖点、思茅等野生个体以及新加坡裕廊飞禽园(Jurong Bird Park)饲养个体)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基于SNPs技术分析了不同来源蓝冠噪鹛的遗传分化程度,以明晰思茅种群作为亚种的有效性,对新加
百合(Lilium spp.)是重要的多年生球根花卉之一,属于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虽然我国野生百合资源丰富但育种工作起步较晚,与荷兰等国存在较大差距,为满足市场需求每年都需从国外进口大量种球。因此培育性状优良及生长势强的百合新品种为我国百合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百合为贝母型胚囊植物,其三倍体一般雄性不育,但三倍体百合作母本时通常具一定育性可获得非整倍体后代。理论上非整
我国南方地区地形条件较为复杂且多云雨,较难获取长时间序列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而时空融合技术能够同步获取高时空分辨率遥感数据。结合融合时序影像及物候(PH)特征信息,探究不同分辨率融合时序影像的森林植被类型识别效果,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监管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兴国县为研究区,基于增强型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ESTARFM)分别将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8 OLI、GF-1 WFV影像与高时间
作为土壤碳进入大气的主要通道,土壤呼吸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和构建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降雨格局改变(尤其是极端降雨事件频发)的现状正逐步影响相关区域生态系统土壤碳释放过程,伐桩系统作为森林采伐所留下的粗木质残体,其分解碳释放过程对极端降雨事件的响应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准确评估不同强度脉冲降雨对伐桩系统和非伐桩系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的影响大小,并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生态因子的变化来揭
森林转换过程中,不同林型的物种和土壤也会发生变化,但关于常绿阔叶林转换过程中物种组成和土壤性质的差异研究还比较匮乏。为加深对常绿阔叶林转换过程中不同林型差异的认识,本文以江西官山森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选择杉木林、毛竹林、针阔混交林、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及各林型中的优势树种,如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树木菌根类型被认为能够有效地指示和评估森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动态等关键生态过程,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北方和温带森林,在亚热带森林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以江西省人工林中常见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种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淋溶-好氧培养试验评估丛枝菌根和外生菌根树木凋落叶源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数量和生物降解性;然后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