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改性赋予织物功能性,因此在纺织品后整理中频繁使用。由于表面改性直接作用于纤维和纱线的表面,织物的舒适性必然改变。研究表面改性对纺织品的舒适性影响对于表面改性纺织品的应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电晕放电、过氧化氢以及两种方式结合的处理方法作为典型物理化学改性对典型纺织品羊毛织物进行了表面改性处理,并探讨表面改性对纺织品表面结构与性能、表面温湿度及织物表面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用SEM观察了羊毛纤维表面结构的变化,分析了不同方法改性后羊毛织物润湿性能的变化以及静态热阻湿阻的变化。利用自制的动态热湿性能测试仪,测试了表面改性羊毛织物在模拟风速下动态放湿过程中织物表面温度和湿度,总结出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表面改性羊毛织物温度和湿度来评价织物传热传湿性能以及与润湿性能的关系。为进一步模拟人体、服装、环境这一整体系统,利用碳纤维布作为热源模拟人体皮肤发热,研究动态放湿过程中对织物进行热补偿后织物表面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对比表面改性羊毛织物的功耗系数、保温率及表面温度评价其传热传湿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羊毛织物鳞片层被不同程度破坏,纤维表面粗糙度增大。电晕放电处理对羊毛纤维的表面破坏效果最轻微,而过氧化氢处理效果最为显著。表面改性后羊毛织物浸润时间明显缩短,相同体积的水滴完全浸润未处理羊毛织物需要1800s,而电晕放电处理后缩短至5s,过氧化氢以及两种方式结合的处理方法均小于1s。表面改性羊毛织物芯吸高度大为提高,经电晕放电预处理后过氧化氢处理的羊毛织物在30min后的芯吸高度最高可达到128mm。表面改性之后织物的静态热湿阻由于润湿性能的改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织物模拟风速下的动态放湿过程中表面温度经历稳定-下降-稳定-上升四个阶段,而表面湿度的变化与温度相对应但趋势相反经历稳定-上升-稳定-下降四个阶段。表面改性羊毛织物在同风速同回潮率条件下需要更长的时间完成放湿过程,且改性后润湿性能越好的织物需要时间越长。覆盖于模拟皮肤发热体上的织物表面温度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功耗系数变大,表面改性羊毛织物表面温度和功耗系数均低于未改性羊毛织物。当织物在热源上完成动态放湿过程时,表面温度经历四个阶段即稳定-下降-稳定-上升,功耗系数则经历稳定-上升-稳定-下降四个阶段,表面改性羊毛织物完成这一过程需要的时间更长。这些热湿性能的研究表明,表面改性羊毛织物在静态和动态下的实验结果具有一致性,润湿性能提高的羊毛表面改性织物对热量和水份的传递具有较大的阻碍作用,实际应用中表面改性羊毛织物在人体与环境中有更强的缓冲作用。充分理解表面改性对于纺织品的表面性能及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必然有利于开发舒适功能服装和基于织物表面微气候的舒适性方面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