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尤其19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纵深推进,城市居民的社会分层现象逐步明显。同时,随着国家住房制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开始显现,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城市发展乃至国家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旨在解决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住问题的可承受成本住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应运而生。国内外对于可承受成本住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策发展层面以及微观住区设计层面,而针对可承受成本住宅发展的空间问题研究比较匮乏。本次研究以我国可承受成本住宅发展较好的典型城市-北京为例,通过具体的实证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深入剖析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空间需求,分析当前可承受成本住宅供给空间特征,为深入认识和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居住问题,以及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相应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论文共分为6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当前城市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空间布局研究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了本次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框架内容; 第二部分归纳了与本次研究相关的主要理论,主要包括社会阶层理论、居住空间理论、交通需求理论以及可承受成本住宅的相关研究进展; 第三部分初步探讨了北京城市居民社会分层状况,重点分析了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空间分布状况,并通过实证研究,总结出中低收入阶层居民的主要居住空间需求,即就业需求、低价位公共交通需求和福利型公共设施服务需求,为后文研究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分析了北京可承受成本住宅供应体系,并进一步从宏观层面分析可承受成本住宅的空间布局特征; 第五部分针对中低收入阶层的居住空间需求特征,通过典型可承受成本住宅区的案例研究,分析了北京当前可承受成本住宅的空间供给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影响可承受成本住宅空间布局的诸多相关因素; 第六部分针对上述空间布局影响因素,借鉴国际住宅发展政策与空间布局模式,结合北京实际,从发展政策、调控措施、项目建设等层面,提出了旨在改进可承受成本住宅空间布局问题的政策与规划建议,并综述上述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形成本次研究主要结论,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