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作为有效交流实现的背景,生活世界蕴含着人们得以达成一致的共享的理由。因此,可以通过分析生活世界内在要素和语言的联系来解释有效交流得以实现的原因。此外,有效的交往需要遵循普遍有效性要求。而交流要借助语言,作为元话语分支的介入标记语具有满足这些要求从而达成共识的各种功能。因此,语言使用者可以通过合理发挥介入标记语的功能来满足普遍有效性要求,进而实现有效的交往行为。交往通常在生活世界中通过语言互动开展,现已有大量研究分析学术语篇中互动元话语对有效交往行为的构建。然而,基于王强的研究(2018),介入标记语在学术语篇中的出现频率及种类较少。因此语料不应局限于学术论文。汤普森和赛特拉(1995)认为广告语篇可以显著体现互动。陈明辉(2009)发现在广告中使用最频繁的互动元话语是介入标记语。此外,介入标记语和公益广告的功能与交往行为理论的内容紧密相关。因此,本文从交往行为理论视角研究英语公益性广告中的介入标记语。本文研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英语书面公益广告语篇中各类介入标记语的频数是什么?第二,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书面公益广告中使用介入标记语的原因是什么?第三,介入标记语可以通过发挥哪些功能来满足普遍有效性要求从而实现有效的交往行为?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并为介入标记语发挥不同的功能提供丰富的语境,话题多样的150篇来自权威杂志的英语书面公益广告组成了自建语料库。本文根据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细化了Hyland(2005a)对介入标记语的分类模式,并通过AntConc(3.5.0.0版本)软件检索和人工复查的方式识别并分析介入标记语在广告中的出现频率,为进一步利用交往行为理论的普遍有效性要求和生活世界概念进行质性分析做准备。数据结果显示,英语书面公益性广告语篇中,读者人称和指令语的出现频率最高,插入语和疑问语次之,共享知识较少。从生活世界的角度分析,个人主义,集体精神、惯例和逻辑思维等文化因素与读者人称,共享知识、插入语和疑问语的使用有关,指令语的使用与社会因素相关,而富含丰富内容的个人因素可以解释指令语和其他一种或者多种介入标记语的组合使用。此外,介入标记语可以通过发挥如下功能满足相应的普遍有效性要求:通过强调广告的可靠性来满足真实性要求,通过展示作者真诚的态度、取得读者的信任从而满足真诚性要求,通过强调广告的劝说性、互动性和简洁性从而满足正当性要求。除了丰富交往行为理论的应用以及深化介入标记语的研究这些理论意义外,本文的现实意义体现在帮助广告者等以劝说为目的的语篇构建者更好的树立读者意识并理解生活世界与介入标记语的联系,同时认识到可通过合理发挥介入标记语的功能来满足普遍有效性要求从而构建有效的交往行为。读者也能更好的意识到介入标记语的使用原因和目的。此外,通过用生活世界的概念来分析介入标记语的使用原因,可增进读者对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的了解。最后,本文也能对宣传公益广告所提倡的积极态度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