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获得南京体育学院幼儿园70名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客观数据和现状,通过问卷获得体力活动的相关影响因素,对比不同性别、年级之间的体力活动差异,分析体力活动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学龄前儿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科学依据。研究方法:运用Actigraph GT3X+加速度传感器测量获得70名学龄前儿童的体力活动相关数据,向家长发放自行设计的体力活动相关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传感器数据由ActiLife软件进行计算并导出Excel数据,问卷采用手动录入,将体力活动数据和问卷数据进行整合和后运用SASJMP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研究结果:男女生的静态行为时间,轻、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班的大强度体力活动时间(24.1min/d)略高于中班(17.2min/d),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静态行为时间及轻、中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在大中班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学龄前儿童工作日的轻、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分别为50.7min/d.38.9min/d和17.8min/d,周末轻、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分别为69.9min/d、59.9min/d和25.5min/d,工作日的体力活动时间显著低于周末(P<0.05);男女生之间对比,工作日和周末各个强度体力活动无显著性差异,大、中班比较,只有工作日的高强度体力活动存在显著性差异,大班高于中班。根据不同BMI分组,超重组儿童工作日中等强度体力活动(41.9min/d)显著低于周末(60.1min/d) (P<0.05),肥胖组之间均无差异,正常组工作日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38.9min/d、18.1min/d)低于周末(59.8min/d、25.7min/d),有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习惯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并不显著(P>0.05);媒体消耗时间与体力活动无相关;家中是否有运动设施以及家长对孩子运动的支持态度与孩子静态行为时间显著相关(P<0.05),家中有运动设施以及支持孩子运动的家庭,其孩子静态行为时间相对较少;交通方式、生活习惯与体力活动均无相关。结论:体力活动水平在学龄前儿童这个年龄段在不同性别,年级以及BMI水平上几乎没有差异;工作日的轻、中、高三个不同强度体力活动均高于周末;运动习惯和一起活动对象的不同对学龄前儿童静态行为时间都有有一定影响;交通方式、媒体消耗时间、家庭周围环境以及生活方式对学龄前儿童体力活动水平的影响不明显,更多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