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鼓励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于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医学教育适应医学模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对医学本科生进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是全科医学教育的基础,为医学毕业生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或其将来在专科医疗实践中开展全科医疗协调性服务打好知识、能力、素质基础。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现状,面对问题和需求,有必要调整和优化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高素质卫生人才培养。本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于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了两种不同条件下适宜的教学模式,以中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为典型案例,对教学模式改革前后的效果进行分析,为全科医学课程建设积累经验,提供借鉴。资料与方法以2007学年~2009学年参与《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的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题访谈、教学测试等研究方法,了解现状、问题与医学生的需求,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资料的类型不同,采用x2检验、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结果我国在开设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112所高等医学院校中,仅有51所(45.5%)开设全科医学课程,其课程性质、教学时数、师资数量、师资知识结构与配置情况均有差异,发展不平衡。而且,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研究工作滞后等问题。本研究调查显示,传统的理论授课虽然能完成基本教学任务,95%以上学生清楚全科医疗在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了解全科医学理念、全科医生的工作任务和方式,也能增加学生对全科医学的兴趣。但医学生更希望教师采用案例教学、PBL教学方法授课,希望有机会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习,以深入了解全科医疗服务模式等。我国尚处于全科医学课程建设初期,为此,本研究设计两种不同适用条件下的教学模式,即模式一“以病例为中心、社区为导向”教学模式和模式二“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基础、社区为导向”教学模式。两种模式的教学目标相似,即在完成全科医学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模式一适用于学时数为16-20学时的选修课,师资少,大班课堂教学的情况;模式二适用于学时数为24-36学时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师资数量较充足、结构较为合理,大班或小班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情况。两种教学模式实施前后比较,学生考试成绩有显著性差异,且95%以上的学生认为新型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教学模式二由于采用了PBL教学方法,更有助于促进提高学生终身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总评分为95分以上(满分100分)。结论通过《全科医学概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医学本科生全科医学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新型教学模式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优效性。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持支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