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前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临床应用病例,探讨经前纵裂入路鞍区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统计手术切除效果及并发症,从而进一步评价该手术入路的适应症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经前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鞍区肿瘤5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该组鞍区肿瘤病例包括颅咽管瘤26例、垂体瘤例22例、鞍区脑膜瘤10例。术中行双额或右额弧形切口,右额单侧骨瓣成形,经前纵裂分离并牵开右侧额叶,从胼胝体膝前部暴露蝶骨平台—胼胝体膝部之间的区域,根据肿瘤位置可经终板、视神经-颈内动脉、视交叉-前交通动脉间隙及视交叉前间隙切除肿瘤。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肿瘤的切除程度、并发症及预后等方面分析该手术入路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病例共58例,其中男性33例(56.9%)、女性25例(43.1%);患者年龄5—65岁,平均35岁。临床表现:此病例组中53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91.4%)、38例有视野缺损症状(65.5%)、5例单侧失明(8.6%);40例患者主诉头晕头痛(68.9%);16例患者有恶心呕吐症状(27.6%);30例患者出现内分泌异常症状(51.7%) (包括生长发育迟缓、多饮多尿、停经泌乳、性功能障碍等)。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颅咽管瘤全切及次全切除18例(69.2%),大部切除8例;垂体瘤全切及次全切除15例(68.2%),部分切除7例;鞍区脑膜瘤全切及次全切除7例(70%),大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双侧嗅神经完全保留47例(81%),单侧嗅神经牵拉后离断9例,其余两例双侧嗅神经均离断;垂体柄保留52例(86.6%),6例因垂体柄与肿瘤融合无法保留。本组术前已出现单侧失明5例,53例术前视力减退者,其中48例(90.6%)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改善,5例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电解质紊乱39例(67.2%),均经治疗后缓解,不同程度尿崩者45例(77.6%),给予对症治疗后出院时仍有尿崩者6例,给予口服弥凝即可良好控制。结论:1.前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重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是切除向鞍后、鞍上及三脑室前部生长肿瘤较好的手术入路,术中有利于对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颈内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支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有利于防止术后因垂体柄及下丘脑损伤而导致的严重功能障碍的发生。2.与传统的额下、翼点入路相比较,前纵裂入路手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盲区小,避免了对正常脑组织及重要的回流静脉的过度牵拉,有效地降低了嗅神经的损伤率。对于向鞍后、鞍上及三脑室前部生长肿瘤全切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