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级图书馆是民国时期中国图书馆事业中特殊且重要的基层组织细胞。在这浩如烟海的史实所构成的中国图书馆建设的主旋律中我们也能够听到来自各省市汇入主旋律推动文化发展的音符,同样置身于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中原大地——河南,在近代图书馆建设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河南百年来各县图书馆万花筒般百花竞放的景象,在展示百年基层图书馆建设的同时,也在试图从中寻求基层图书馆发展规律及其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这是值得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故而对此的进一步研究,则真切的标示了中国文化发展总趋势下河南迈向近代化的艰难过程和主旋律。
河南图书馆事业不仅奏响了历史旋律的强音,亦与其它各省图书馆研究相互交融,此起彼伏,奏响了一曲恢弘厚重的具有民国历史特色的图书馆建设之歌。
以清朝末年为滥觞,1911年河南军、政、商各界人事的努力和奋斗,使得河南省各县立图书馆得到了最初的发展,而真正发挥各县级图书馆实际效用,则是于1919年“五四运动”过后。时局当下,一则依附于新文化运动的启迪和冲击,越来越多的民众“对于民国之内政外交的关心”,渴求“广阅新书”。二来,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的第六次会议,其中提出了“提倡小图书馆案”鼓励全国建立各个县级图书馆;北洋政府内务部也下令“各县立图书馆,应将公私藏书,及旧刻版本,印刷器物,一律切实搜求,以保存之”;当时,河南省政府克服种种财政上的窘境,也终于落实了文化教育经费。集上下之合力,应各方之需求,促成了河南省诸多县级图书馆的萌生。本文收集目前较为分散的民国河南地方史料,将搜集和阅读到的相关史料进行甄别,整理。针对目前河南省内系统论述县级图书馆的成果较少的情况,基于我省图书馆前辈陶善耕先生分别对我省旧时108个县级图书馆沿革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河南县级图书馆进一步进行了归类探微,统而观之,一窥全貌。虽不能将民国时期108个县级的图书馆一一罗列,详细考究。着力以时间线索为经,以信息归并为纬,系统概括河南县级图书馆建设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坚持以基础研究,分析比较为张本,本文力求从客观、实用、恰当的角度来分析,虽不能尽详其事,但期许能够构建出较为合理、科学的结构,从而对民国时期河南县级图书馆发展的历程和规律有所折射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