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增强,大国政治威望的稳步提升,外国政府与民众对中国的关注兴趣与热情也与日俱增,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作为我国目前外宣工作中必不可缺的载体与主要实现形式,外宣翻译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对外宣传工作的成功与否和国家形象的建构,其重要性亦不言而喻。从本质上来说,外宣翻译具有翻译与传播的双重属性,指的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地域的信息共享与思想交流活动,一种意识形态的国际旅行与传播实践,一种国家形象在国际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选择与自我建构方式。而外宣翻译研究则相应具备了跨学科、多维度、宽进路的特征,对其之探讨就必须具有相当的包容性、系统性与综合性。这也是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哲学探索进路的主要缘由。本研究从学科培育的角度出发,以哲学话语体系为理论依据,借鉴前人对译学研究的哲学探讨,基于信息传播的七大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场合与传播效果),按照“三贴近”原则的要求,主要采用定性的描写性研究方法对外宣翻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并尝试建构出了包括外宣翻译研究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方法论、价值论与批评观在内的外宣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从而为全面、系统地从事外宣翻译研究架构了颇为科学合理的探索平台。在该体系中,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建构显得尤为重要与紧迫,这是因为:一方面对外宣翻译本质属性、研究对象、特点规律与学科归属的明确与认识是开展外宣翻译研究的基础,也是进而确立外宣翻译研究独立分支学科地位的前提,而这些恰恰是本体论与认识论需要解答的问题;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外宣翻译作为对外宣传的主要载体与实现形式,最终是为了实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走近中国的外宣目标与效果,如何来实现?这就需要方法论提供相应的研究方法与实践技巧加以解决。诚然,在外宣翻译研究理论话语体系的搭建中,还需要运用外宣翻译的实际语料来进行分析论证,从而确保了外宣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对外宣翻译工作实践的具体开展也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与价值。本研究由九大章节组成,其中第三到第八章为本研究的主体部分,分别围绕外宣翻译与外宣翻译研究两条主线来展开建构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之讨论。本研究各章节既具有相当的独立性与自含性,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共同组成了本研究从绪论与文献综述到主体再到结论的完整研究框架。第一章为本研究的绪论,主要分析了本研究围绕外宣翻译而展开的背景与动因,本研究拟研究的对象与范围、本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研究的方法与目标以及本研究的框架结构与主要内容。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主要回顾了国内外外宣翻译研究的现状与不足,可能之探索进路,并以哲学理论体系为理论依托,建构了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从而为本研究主体部分的展开创造了条件。第三章为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之本体论,主要探讨了外宣翻译与外宣翻译研究的的本质属性或曰本体论解读,涵盖了外宣翻译研究中所涉的主要概念与术语,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的本质,并从翻译学与传播学视角分析了外宣翻译研究的双重学科属性。第四章为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之认识论,首先从术语概念、表现形态、研究对象、特点要求、原则标准等角度介绍了对外宣翻译的全面认识,接着从语言、文化、政治等宏观维度来解读如何认识外宣翻译及其研究,分别考察了语言符号、文化观念与政治意识形态对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的影响。第五章为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之目的论,既探讨了我国对外宣传翻译工作的宏观目标或曰终极目的,又从外宣翻译三大价值主体出发逐一分析了外宣翻译及其研究的价值追求与具体目的。第六章为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之方法论,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外宣翻译研究之理论切入视角与外宣翻译实践之具体应对策略与变通技巧。第七章为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之价值论,首先探讨了外宣翻译之整体价值追求,然后基于外宣翻译在信息传播、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与外宣翻译研究对学科建设与外宣人才培养上的可能作用回答了两个价值判断的问题——外宣翻译的作用何在?其研究的意义又何在?第八章为外宣翻译研究体系之批评观,基于翻译批评的基本概念、必要性与重要性,以外宣翻译具体实例分析为手段,着重探讨了外宣翻译批评话语体系中的指导原则与评判标准。第九章为本研究的结论,首先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论点、学术价值与创新之处,同时也指出了其缺陷与不足,提出了有待深入探讨之论题,并就外宣翻译研究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可以说,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建构探索是朝改观外宣翻译研究有“实”无“名”的学科现状,大力推进外宣人才的培养,切实提升外宣翻译的成效这一方向而所迈出的基础性一步。本研究的最大贡献与创新之处在于站在学科发展的角度,借鉴哲学话语体系来探索建构涵盖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方法论、价值论与批评观在内的外宣翻译研究理论体系。与此同时,本研究也竭力实现在外宣翻译研究体系内部有所创新与突破。比如,在本体论探讨中创新地从词源学角度对“外宣”与“翻译”以及它们在词源上的本质联系进行了探索;在认识论上将隐藏在外宣翻译及其研究背后诸如语言差异、文化习俗、政治意识形态等的隐形推手进行了一一发掘;在目的论上将国家外宣的整体目标与行业与地方外宣的具体目标以及传播主体的特殊目标相结合来讨论;在方法论上既照顾了传统上微观翻译技巧的探讨,也创新地将理论探索进路纳入方法论体系之中;在价值论中创新地探索了外宣翻译研究的学科贡献与对人才培养的实用价值,而不仅仅局限于外宣翻译的直接效用与经济价值;而在批评观中本研究则尝试搭建了以评价原则为主体的外宣翻译批评话语体系。如此等等,进一步拓展了外宣翻译的研究思路,从而对现有的外宣翻译研究起到了充实、补充的作用。诚然,本研究对外宣翻译研究体系的建构探索仅仅是从学科培育与哲学理论视角出发来回顾、反思、总结外宣翻译研究方方面面的一次尝试与努力,抑或是对笔者多年的外宣翻译理论学习和翻译实战经验的一次全面总结与整体检阅。由于本人才疏学浅,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引起学界研究外宣翻译的广泛关注与兴趣,为开展外宣翻译研究与指导外宣翻译实践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理论模型与方法论指导体系,从而为外宣翻译学科大厦的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