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般念是佛教修行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禅法,对这一禅法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原始佛教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了解中印两国的古代思想和文化,促进对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管窥整个佛教演变的轨迹从而对三乘佛教产生一个总体性的认识。并且安般念研究对改(?)人们的保健养生,心理治疗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主要对历史上所有传承安般念的重要显教经典进行梳理条贯,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探讨厘清,使显教安般念得到完全、如实、精细的呈现。本论文共分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主要论述了安般念的定义,依据的五要经典,传承的主要情况,目前研究的主要成果,本文的价值及目的。第一章主要探讨了《增一阿含经》中的四事安般念和《杂阿含经》中的十六事安般念,阐明了《阿含经》中安般念的体系、方法、要点等。第二章对南传安般念进行了研究。对南传十六行和六妙门两个系统的安般念进行了详尽的阐释。说明了十六行出于佛传,六妙门出于师传。南传安般念虽然经过几千年的演化却仍然保持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样态。第三章研究了北传说一切有部所传安般念。探讨了呼吸产生的原因、状态、分类、先后、定义等等理论问题。阐述了十六行和六妙门两种安般念的修法,再次证明十六行出于佛传,六妙门出于师传。第四章研究了《俱舍论》中的安般念。《俱舍论》只传了六妙门,而未传十六行安般念,对安般念的定义、性质、因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五章研究了《成实论》中的安般念。论述了十六行和六妙门两个系统的修法,对安般念的性质、优点、呼吸的所依、先后、为何称为“食”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此论所传六妙门开大乘六妙门之先河。 第六章研究了《大安般守意经》。以四禅,六妙门为此经之大纲。 第七章研究了《修行道地经》中的四事(六妙门)、十六特胜。 第八章研究了《坐禅三昧经》中的安般念。对六妙门和十六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呼吸的自性和不同年龄的人的呼吸的情况等问题。 第九章研究了《达摩多罗禅经》中的安般念。对此经的性质进行了研究,对其二道四分的安般念修行体系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第十章研究了天台宗智者大师所传安般念。对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三种禅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指出其与小乘安般念的每一个细微的区别。 第十一章研究了《瑜伽师地论》中的安般念。讲了安般念七个方面的问题,五种修习,将大乘与小乘所传安般念在理与行两个方面的异同表露无遗。 结语阐述了佛教安般念不同于“外道”的基本特征在于空见,而大小乘在这一空见之理解上的差异造成了安般念在大小乘的不同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