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宋代户口为研究对象。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的各年代的户口数据进行统计,结合其它文献,进行细致的考证,以求比较接近当时事实。本文所要考证的是这些数据是否客观的反映真实情况,以及《续资治通鉴长编》中所记录的关于边疆少数民族人口和科举人口的情况。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户口资料数据。对《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的户口数据进行统计,包括其他文献资料中与《续资治通鉴长编》不同的记载,进行考证。《续资治通鉴长编》对北宋历年户口的记载最为完整,户数与口数俱全的有33年。因此,本文对《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历年数据进行了统计,同时与其它文献资料对北宋历年户数表进行分析,以求《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数据的可信之数,对我们研究宋初数据是很有价值的。第二部分是对边疆少数民族户口资料进行分析。由于少数民族的势力强大,而宋王朝内部阶级矛盾尖锐,为了有效的维护其统治,采取如“以夷制夷”的安抚政策。宋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的政策,它有利于促进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发展和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有利于巩固边防和边疆地区的开发。第三部分,分析《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科举人口资料。首先把《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北宋历朝科举人数进行统计,从科举人数的变化看宋代崇文抑武的政策。宋初统治者结合自身的政变经历和以往的历史教训,他们意识到拥兵自重的武将势力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于是,改变统治策略,确定治国思想战略时,逐渐形成以“崇文抑武”为核心的国家政策,一方面通过重振儒术和完善科举制,来提高文臣地位;另外又将“抑武”作为长治久安的手段,对军事将领施以压制和打击,缩小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最终达到维护专制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与宋王朝稳定发展的目的。再从“解额”的多少看宋代冒籍现象,在宋代,士人科举发解,认定籍贯是第一步,因为各地区解额的不平均,由此引发了固定解额较少州郡的考生到解额相对较宽的州郡去取解的现象。为了求得功名,很多考生仍然不惜冒险尝试,“冒籍”现象产生。对于这些“冒贯”现象,宋朝政府采取了防范和禁止的措施,通过规定科举考试中各州解额的比例来达到重新配置地区的政治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