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与回归——《复活节游行》中的伦理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wbis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耶茨(Richard Yates,1926-1992),曾被英国的《泰晤士报》评为“被遗忘的最优秀的美国作家”。耶茨描写的是未经粉饰的美国现实,把焦虑年代里美国中下层人们的卑微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绝望和失败,或许这就是耶茨的作品曾经被遗忘的原因。《复活节游行》是理查德·耶茨在1976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展现了以爱米莉为核心的格兰姆斯一家人各自的人生历程。  《复活节游行》的家庭悲剧源于格兰姆斯夫妇的离婚。格兰姆斯夫妇的离异不仅让他们的生活脱离了既定的轨道,也间接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姐妹间的疏离以及萨拉和爱米莉日后婚恋的悲剧。论文主要运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以伦理关系为骨,伦理意识为经脉,爱的能力为突破点,集中探讨亲子关系、姐妹关系和两性关系,从细节入手,以家庭核心伦理关系为基点,把握其中的伦理意识,通过分析主人公面对亲情与两性关系变化时的情感纠葛,挖掘小说背后提倡的伦理秩序建构,试图分析作家的创作旨趣:耶茨把自己的经历融入作品,试图通过小说告诉我们,和谐的伦理关系对维护家庭幸福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共分为三章:  第一章,探讨了代际关系的嬗变与失衡。格兰姆斯夫妇在萨拉和爱米莉年幼时就离婚,普奇对妻子和母亲身份的背离及沃尔特的长期缺席,使他们没有完全尽到作为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让萨拉和爱米莉对家庭产生了不安全感。父母对萨拉的偏爱引起了爱米莉的嫉妒,加深了亲子间的隔膜,形成了爱米莉敏感的性格。通过对家庭纵深结构的分析,得出父母关爱和家庭完整在家庭建构中的重要性和长久影响。  第二章,探讨了姐妹情感的疏离与弥合。萨拉和爱米莉的姐妹关系经历了幼时的嫉妒与陪伴、成年后的淡漠、晚年时的缓和这三个阶段。不同的思想和选择一度让姐妹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直到萨拉去世,爱米莉才意识到萨拉自幼开始的陪伴于缺乏安全感的自己而言有多么温馨,老无所依时,爱米莉选择向侄子求助,回到了姐姐的家庭中。手足亲情难能可贵,姐妹间的伦理情感是孤独中最温暖的依靠。  第三章,以爱米莉的三次婚恋选择为中心,探讨两性关系。爱米莉为了回避家庭破裂,徘徊在爱情和婚姻的门外。在她的一生中有许多伴侣出现,可都无法带来幸福,或者是性与爱分离,或者是缺乏责任意识,或者是两性地位不平等。婚恋意识的缺失和两性关系不协调,让爱米莉始终不明白如何才能获得关注和爱。从中可见耶茨倡导的以性与爱结合为基础,以两性间的责任和平等为操守的和谐两性关系。
其他文献
本文从语用学的综观论角度对《水浒传》108位将领的绰号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这些绰号作为一种特殊的称谓语,是对当时民间文化的一种积淀,有着深深的时代特点。他们反映了当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让传统纸媒陷入传播形态被颠覆、阅读需求被弱化的双重困境。与此同时,传统纸媒依靠移动互联新媒体平台扩展自身内容已成趋势,战略转型正深刻地改变着媒
民国以来,戏剧表演艺术飞速发展,尤其是诞生于清代中晚期的京剧,成为沪上大众最时尚的娱乐方式之一。“伶界大王”谭鑫培是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他对京剧艺术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杰
讨论了以通用关系数据库为后台、图形化界面为人机接口、面向对象的计算为内核的电网合环辅助决策软件,并详细分析了软件的设计.关系数据库设计主要是表类型和表关系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