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讨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两种不同透析治疗模式,血液透析(hemat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对于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影响,以期在此基础上开发新的以微生物为靶向的药物,延缓患者病情进展。2.研究人连蛋白(zonulin)作为介导肠道通透性的重要指标在ESRD透析患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以探索是否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引起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损伤。方法:1.通过16S r RNA测序技术在Illumina Mi Seq平台对我院20例ESRD HD患者,10例ESRD PD患者及17例健康成人对照(healthy control,HC)粪便微生物基因组的16S r RNA基因V3-V4区进行高通量测序,利用Qiime2分析平台对所有样本测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形成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再比对到Greengene数据库进行物种注释。基于OTU对物种组成及群落的Alpha和Beta多样性等进行分析;同时,利用线性判别分析效应大小(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筛选出组间差异显著的物种;最后,利用PICUR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方法对各组样本肠道微生物群落的潜在功能进行预测分析。2.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样本血清zonulin水平,同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1.在门分类水平,HD、PD和HC组肠道菌群大部分属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在各组菌门中占比分别高达96.10%、95.35%和97.93%;与HC组和PD组相比,HD组显示出更低的拟杆菌门和更高的厚壁菌门丰度;而PD组相较HC组各菌门相对丰度类似,未示显著差异的菌门。2.各组样本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结果显示,HD组和PD组的faith_pd指数和observed_otus指数相较于HC组显著降低,HD组和PD组相比较则未显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另外,3组样本间shannon指数对比均未显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3.基于unweighted_unifrac距离分析各组样本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结果显示,HC组和HD组、HC组和PD组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具有显著差异,而HD组与PD组之间的未呈现明显的统计学差异。4.LEf Se分析显示,3组样本在属水平上共观察到20个物种的显著差异,利用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分析差异物种用于区分各组的能力大小,结果显示HD组中厚壁菌门的AUC最大(AUC=0.763;95%CI:0.614-0.912;P=0.002);而PD组中梭杆菌属的AUC最大(AUC=0.811;95%CI:0.690-0.931;P=0.003)。5.肠道微生物功能预测结果显示,HD组与HC、PD组之间的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原核生物固碳途径、分子伴侣和折叠催化剂、能量代谢、氧化磷酸化、肽酶、嘌呤和嘧啶代谢、核糖体及转录机制等多种肠道微生物功能显著降低,而在ABC运输器、糖酵解/糖异生、转录因子及转运蛋白等功能显著增强;PD组较之于HC组,除在细胞过程和信号传导、新陈代谢等功能上明显增强外,在已知的绝大部分微生物功能上未呈现显著差别。6.肠道菌群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在HC组中,observed_otus指数与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呈明显负相关,而与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等指标无明显的相关性;在HD和PD组中,observed_otus指数与患者上述指标均未显示明显的相关性。7.各组间血清zonulin水平比较均未呈现明显差异。zonulin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HC组中zonulin含量与年龄呈明显正相关,与ALB呈明显负相关;而HD组和PD组中均未显示有与zonulin明显相关的指标。结论:1.HD和PD这两种肾脏替代治疗方式均会导致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减低,但对于主要的微生物群落各自的影响不同,HD较PD更能引起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提示不影响疗效的情况下,ESRD患者PD方式较HD方式在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2.ESRD透析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尚不能判定与zonulin介导的肠道通透性改变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