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催化转化反应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j445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固体催化剂结构和性质的表征,特别是吸附分子与催化剂表面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行为和催化反应过程的机理研究等,是研究多相催化体系的重要方面。固体高分辨核磁共振能提供丰富而独特的信息,特别是由于NMR具有原子专一性、高分辨和定量能力,固体核磁已经成为研究多相催化反应的有力工具。本论文主要以固体NMR为研究手段,以甲醇制烃类(MTH)作为探针反应,详细研究了催化剂的结构、吸附过程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 1 原位MAS NMR实验结果表明,甲醇制烃类的过程是通过“碳池”机理来实现,“碳池”的组成随反应的进行而变化,在反应前期,“碳池”由饱和烃类构成,随着反应的进行,饱和烃类和不饱和烃类共同组成“碳池”。同时,“碳池”的组成还因催化剂种类的不同而异,在SAPO-34分子筛上,“碳池”的不饱和烃组成为高取代的烃类,而在HZSM-5上则为低取代的不饱和烃类。“碳池”同时也是结碳的前驱体。直接观测到了B酸位(活性中心)在反应中的动态变化过程,B酸位参与了中间物种的生成。对SAPO-34分子筛来说,晶粒大小同时还影响反应的活性。 2 甲醇吸附的1H MAS NMR研究表明,小晶粒的分子筛对甲醇的亲和势大于常规所使用的大晶粒分子筛。比较吸附态甲醇羟基在不同分子筛上化学位移的变化可以看出,SAPO-34分子筛的酸强度比HZSM-5弱。 3 29Si MAS NMR和27Al MAS NMR研究结果表明,SAPO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不是刚性的,具有一定的柔性,其Si-O-T(T=Si或Al)的平均键长和键角对吸附剂十分敏感。硅物种在焙烧及吸附相存在的情况下会发生重排。小晶粒的SAPO-34分子筛和金属修饰的SAPO-34分子筛的稳定性降低,MTH反应加剧了分子筛脱硅。通过2D27Al 3Q MAS NMR区分了多摘要种不同配位状态的Al物种,动态跟踪了Al物种在吸附/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在SAPO一34分子筛上反应诱导了畸变四配位Al的生成。USY分子筛中的铝物种状态非常复杂,通过控制酸脱铝反应的条件,采用ZD 27AI MQ舰As NMR可以将多种不同状态的Al物种区分开来。在酸脱铝反应过程中,骨架结构会逐步塌陷,伴随有大量的硅轻基物种生成。非骨架铝物种的存在形式与脱铝反应条件密切相关,不仅有六配位和五配位,而且还有四配位的非骨架铝形式。同样,骨架铝物种不仅有四配位,还可以以畸变四配位和六配位的形式存在。裂解探针反应的结果表明,B酸量及酸强度是影响转化率的关键因素,而酸类型(B酸和L酸)主要影响产物的选择性。合成了平均粒径为Zoonln的小晶粒SAPO一34分子筛。分子筛的晶粒大小影响MTH反应产物的分布,在小晶粒分子筛上,产物中长碳链的含量较高。同时小晶粒分子筛失活慢,抗积碳能力强。
其他文献
用固载金属卟啉模拟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体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本工作用生物高分子甲壳素、壳聚糖和纤维素固载四苯基铁、锰和钴卟啉进行仿生催化空气氧化环
一、选择题(本题共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苯和溴水混合振荡后静置,上层液体为橙红色  B.淀粉和纤维素在人体内最终都水解成葡萄糖  C.乙烯和聚乙烯燃烧时的现象均为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D.液态植物油通过氢化可以获得固态的人造奶油  3.用下列实验装置(如图1)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期刊
目的:研究高良姜总黄酮(TFAO)的超声萃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TFAO的超声萃取工艺;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测定其抑制脂质体过氧化及清除·OH、O2g和DPPH
法治政府与行政诉讼制度的体系建构和效用发挥密切相关。在行政诉讼制度的目标设定中,权利救济被置于首位。近年来,我国行政诉讼在权利保障方面做了诸多调试,而这些调试又主
综合性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学科人才建设,本文介绍了笔者所在医院"十五"以来学科人才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学科人才建设思路:统一一个认识,处理好三个
数据是新基建发展的“土壤”,共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产业间数据的密切交互,也带来了海量化、耦合化的数据形态,传统“囚笼式”的数据规制方式已无法满足新基建数据动态发展
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现代仪器设备的性能,这些仪器设备的性能决定了生物技术研究的水平。染色体切割装备的技术水平制约着染色体微切割、微克隆技术的应用。本文在
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把我们带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下,如何把海量的数据转化为巨大的价值是大数据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传统的单机环境难以存储和处理海量的数
神经生理学研究发现,突触囊泡在释放完神经递质后,并不分解掉,而是循环回收,以备下一次神经冲动到来时再次释放神经递质,若没有囊泡回收,在放电频率为10次/s的情况下,大约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