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首古诗词歌曲艺术风格的探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2次 | 上传用户:hebeikb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词歌曲是中国的古代诗词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是我国民族声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每一个民族声乐工作者及爱好者都应该继承其传统,并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它传承并发展下去。中国古诗词歌曲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我国早期的古代艺术歌曲,如《阳关三叠》、《杏花天影》等曲目。这类作品的歌词内容大多为借景抒情、写景咏物;第二类是古词新编,是现代的作曲家们在结合了新的创作技法的同时,借鉴了我国古代声乐艺术、琴歌、昆曲等传统声乐所创作的歌曲,并吸收西洋的作曲技法,通过不断地探索与改进,从而使我国传统歌曲的艺术风格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但就目前来看,虽然古诗词歌曲的发展不容乐观,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和传唱。而如何完整的演绎古诗词歌曲就要通过对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歌曲的创作背景的深入了解,通过对其艺术特征、诗词与音乐的结合、演唱风格、演唱方法、歌曲艺术处理等方面来分析与探索,通过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更多的人去喜爱古诗词歌曲并传承下去。在众多古诗词歌曲中,自己挑选三首分析其艺术风格,分别是《花非花》、《枫桥夜泊》、《杏花天影》,通过对三首作品艺术风格的探究从而在演唱中能够更细致的把握作品。通过对这三首古诗词歌曲的分析与欣赏,以及演唱更多的古诗词歌曲,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而且对发展中国歌唱艺术美学也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在内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关于师生双方关系问题,新课标说得很明确: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样说起来,教学活动
一个人一生中所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在学校中习得的,而绝大多数都是在课外学到的。所以,我们不防放弃对学生课余时间的觊觎,多给孩子们一片蓝天、一块绿地,让他们有充实的时间
小学三年级作文的起步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石,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作文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写作文时紧张、有难为情徐,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写作文、写什么、
<正>1.背景我国界定老年人的年龄是60岁。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速度较快,范围较广,直接影响了老年的日常行为、生活,降低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