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目前肺癌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在原发性肺癌病程的不同时期,约有64%的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疗,46%的患者在首程治疗中即需行放射治疗。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放射治疗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和晚期放射性肺纤维化,两个阶段是动态连续变化发展的过程,二者之间无明确界限。据报道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约为16.7%~50.3%,≥2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10%~20%,严重影响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实施及限制疗效的提高,目前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因此,放射性肺炎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目的】探讨临床因素和剂量学因素对肺癌放射治疗所致≥2级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作用,进一步完善原发灶体积占所在肺叶体积比率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以细化临床有效预测与≥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的因素,为更好地指导肺癌放射治疗、减少≥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提高放疗安全性提供依据。【材料和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行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192例,放疗剂量40Gy~70Gy。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剂量学因素、放疗后影像学检查资料,对临床因素、剂量学因素与≥2级放射性肺炎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全组患者发生≥2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22.40%(43/192),其中2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14.58%(28/192),3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5.73%(11/192),4级放射性肺炎发病率为1.08%(4/193)。单因素分析显示≥2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性别、年龄、KPS评分、吸烟史、COPD病史、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放化疗联合方式(同期放化疗或序贯放化疗)、手术史、呼吸门控技术、放疗方式等临床因素无相关性;与全肺V5~V35、全肺MLD、原发灶肺叶V5~V35、原发灶肺叶MLD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与GTV、肺体积、患侧肺DVH参数、健侧肺DVH参数、全肺V40~V65、原发灶肺叶V40~V65无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全肺V20为≥2级放射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计算全肺V20的阈值是:25.9%。【结论】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制订放疗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全肺DVH参数(V5、V20、V30、MLD)和原发灶肺叶DVH参数(V5、V20、V30、MLD)等影响因素;全肺V20是≥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限定在≤25.9%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