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志书是结合了书与杂志各自优点的新型出版物。它没有期刊号,以独立的书号在市场流通,但又像期刊一样定期出版,属于连续出版物。它既能像杂志-样拥有一批固定的读者群,能够产生连动效应,节约宣传成本,又可以像图书一样具有比较长的生命周期,能够随时加印。本文以大众文化理论作为一种范式对文艺类杂志书进行探讨研究,从大众文化角度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并提出文艺类杂志书是以图像和文字为主要表现手段来传播大众文化的重要媒介。它在特定时期出现,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基于研究目标,本文由五个部分展开。绪论部分叙述自20世纪90年代初杂志书这种出版形式从台湾传入中国大陆后,在中国的经济、文化形势下的出版状况,分析学术界对杂志书的已有研究与不足。第一部分以梳理中西大众文化理论为主要内容。从早期的利维斯主义精英文化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批判、伯明翰文化研究学派的新探索三个方面介绍西方大众文化研究的理论变迁,并介绍大众文化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兴起与发展。第二部分分析文艺类杂志书是由现代人的生活精神需求和文化工业的繁荣而产生的,它不仅在精神上满足了现代人的需求,还向现代人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的依据。同时,文艺类杂志书具有文化产品消费的两重性,强调受众在消费文化产品的同时也在生产着意义与快感,突出了大众对文化消费的能动性。第三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证文艺类杂志书这种媒介演绎大众文化的方式与手段。论述随着工业技术的提高视觉文化的兴起,文艺类杂志书从图像叙事和装帧设计两方面充分利用了视觉效果抓住受众的吸引力。它的文本关注大众的日常生活,从一定深度上解读社会上的流行话题,并以趣味的方式解读大众关注的事件,并介绍大众文化的生产方式,并分析文化杂志书作为文化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生产方式与特点。第四部分探讨了大众文化发展趋势,后现代阅读转向使文艺类杂志书开始以受众为主体来策划主题。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对立与沟通,使得精英文化不再是少数知识分子的专利,也不再局限在审美活动场所,而大众对早期纯追求商业利益的媚俗化大众文化产品产生了审美疲劳。所以,文艺类杂志书在内容上应该顺应大众的审美转向,提高其文化含金量,给大众构建一个持久的思想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