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社会小生境对心理融合的影响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55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对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稳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农民工如今依然处在社会的边缘地带,在融入社会时面临重重困难。农民外出务工,首要目的就是增加经济收入,因而其会进入新的场域,然而由于农民工人力资本匮乏,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工作稳定性低,收入水平不高,导致其经济地位难以得到提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低下又限制了农民工社会网络的再构建,使得其社会网络的规模扩建缓慢,关系构成单一,社会网络中的体制内社会资本和市民关系匮乏。长期与市民的隔绝,又加剧了市民对外来人口的排斥和歧视,导致农民工自卑感和对市民排斥心理的滋生,进一步阻碍了农民工适应和接受城市文化。由此可知,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受社会网络的再构建、适应场域和文化的影响,但是目前的研究只涉及到以上单方面与社会融合的关系,并未有综合这些因素考察其对社会融合的研究。而社会网络、场域和文化的综合概念能够反映社会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鉴于此思路,本文首先借鉴“小生境”理论提出一个全面反映人类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的概念——社会小生境,其实质是社会个体生存所需的保护空间,包括自然环境保护空间、社会网络保护空间、场域保护空间和文化保护空间。社会小生境具有唯一性、竞争性、互利性、可塑性、复杂性等特征。依据以往的研究,设置社会小生境各个保护空间的测量指标。在此基础上结合农民工的实际情况,利用交叉表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和流动特征下农民工社会小生境的社会网络保护空间、场域保护空间、文化保护空间的现状以及三个保护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社会网络保护空间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区域、行业方面都表现出了显著差异;场域保护空间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健康状况、打工年限、工作变换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性,文化保护空间在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区域、工作变换方面表现出差异。三个保护空间彼此间都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次,利用交叉表分析不同个体特征和流动特征下农民工心理融合的现状,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工心理融合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区域、行业呈现出显著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根据理论依据提出假设,建立回归模型,运用多元logistic和OLS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小生境各变量对农民工心理融合的非农身份、城市归属感、社会距离三方面的影响。本文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社会小生境的社会网络保护空间、场域保护空间和文化保护空间都对农民工心理融合有影响作用。其中,社会网络的网络规模、网络关系构成、网络质量对农民工心理融合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表现在内网规模、中间网规模、外网规模、强关系占总人数比例、中间性关系占总人数比例、公职人员占总人数比例、市民占总人数比例对农民工心理融合有影响作用。场域保护空间的各变量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工心理融合情况。表现为月收入、职业阶层、房产拥有、工作满意度和培训经历对农民工心理融合有正向影响。农民工的文化保护空间对其心理融合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表现在购买保险情况在本研究中并没有对农民工心理融合呈现出显著的影响作用,是否受歧视和方言掌握对农民工心理融合有影响作用。最后,在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本文从通过引导、鼓励构建农民工——市民沟通平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构建职业教育及技能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改善农民工社会小生境,促进农民工心理融合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医疗行业长期的信息化投入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了财务管理、医院运营、业务流程、医疗技术等各个条线的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对各个条线的工作提供了便利,也规范了工作流程
我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比重增加的同时却伴随着养老资源不够充分的现象,养老问题日渐严重。从国际范围看,世界各国在应对老龄化这一问题的方法虽然不尽相同,但有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都有从第一产业逐渐转向第二产业,进而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的产出比重和就业比
文字知识(print knowledge)是与文字有关的内隐意识和外显知识。文字知识的获得和发展是幼儿早期读写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日后学习阅读的基础,并能够预测儿童的阅读发
了解牛羊口蹄疫的发生,结合此病急性、流行性经过,常发偶蹄兽,掌握基本的诊断要点。在此基础上,鉴常规防治措施和疫情紧急处理两个层面,就牛羊口蹄疫的防治做要点性阐述,以供
期刊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能够有效解决电能质量问题。针对沈阳某工业园区因使用大量非线性负载而出现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的实例,采用UPQC技术对该园区的电能质量进行控制,在
通过运动性失语在脑肿瘤及脑梗死等方面的神经功能影像学研究,了解脑内语言功能的代偿及失语的恢复机制,以有利于神经可塑性或脑功能重组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