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心肌非同步运动的组织多普勒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短,死亡率高,一直是心内科治疗的难题。因此,如何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仍是当今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变化的深入了解,发现CHF患者心肌非同步运动与心功能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心脏的非同步运动可恶化心脏功能,导致二尖瓣反流,加重心衰的临床表现。对此,国外学者提出了双心室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y therapy,CRT),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经再同步治疗后,CHF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机制可能是校正了心肌非同步运动、减少了二尖瓣反流、并逆转左室重构、改善了舒张期充盈和心排血量。相应地,对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检测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以往超声对于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检测多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等,由于取样点有限及二维图像依赖性显著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来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的出现为心肌运动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而有价值的手段,其中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可以在心脏纵轴运动方向上,同时进行多部位测量分析,对心肌运动的同步性评价具有显著优势。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才刚刚起步,国内的研究甚少。对此,本研究利用QTVI技术对正常人和CHF患者左心室有关心肌同步运动指标进行了检测,目的在于:①探讨正常人左心室不同节段心肌同步性运动情况并找出影响心肌电-机械收缩、舒张时间的因素;②探讨CHF患者左心室不同节段心肌的非同步性运动情况:③探讨CHF患者左心室心肌非同步运动与左心功能、左室重构及二尖瓣反流等的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内膜肌层界面处(endometrial-myometrial interface, EMI)整合素β3 亚单位(Intβ3)与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及其对腺肌病发病的影响
罗哌卡因(Ropivacaine,RP)是一种新型、长效的纯左旋体酰胺类局麻药,其理化特性类似布比卡因;作用强度稍弱于布比卡因,起效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于布比卡因,由于具有较高的Pka(=8.1)和较低的脂溶性,它阻滞痛觉传导Aδ和C类纤维的程度比阻滞运动功能Aβ类纤维的程度强,具有感觉、运动阻滞分离的显著特点,并且在低浓度时有收缩血管的特性。RP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
背景和目的:脊髓损伤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随着我国交通事业及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近年来脊髓损伤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传统观点认为,发育成熟的哺乳动物中枢神经损伤后,由于神
目的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瓶颈。诸多动物实验研究发现给予肢体缺血后适应(Limb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LIPost C)对心脏、肾、脑等脏器的缺血再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