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期短,死亡率高,一直是心内科治疗的难题。因此,如何提高CHF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仍是当今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病理生理学变化的深入了解,发现CHF患者心肌非同步运动与心功能关系密切。研究表明,心脏的非同步运动可恶化心脏功能,导致二尖瓣反流,加重心衰的临床表现。对此,国外学者提出了双心室起搏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y therapy,CRT),初步临床应用疗效显著。经再同步治疗后,CHF患者的心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其机制可能是校正了心肌非同步运动、减少了二尖瓣反流、并逆转左室重构、改善了舒张期充盈和心排血量。相应地,对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检测越来越多的受到重视。以往超声对于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检测多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彩色室壁运动分析技术等,由于取样点有限及二维图像依赖性显著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近来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的出现为心肌运动的研究提供了方便而有价值的手段,其中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可以在心脏纵轴运动方向上,同时进行多部位测量分析,对心肌运动的同步性评价具有显著优势。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国内外才刚刚起步,国内的研究甚少。对此,本研究利用QTVI技术对正常人和CHF患者左心室有关心肌同步运动指标进行了检测,目的在于:①探讨正常人左心室不同节段心肌同步性运动情况并找出影响心肌电-机械收缩、舒张时间的因素;②探讨CHF患者左心室不同节段心肌的非同步性运动情况:③探讨CHF患者左心室心肌非同步运动与左心功能、左室重构及二尖瓣反流等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