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试图再现历史,通过到北京虎坊桥进行访谈,和相关文献研究,探析余明英与路翎的现实生活、私人感情、生命体验、作家创作、个人感受、思想状况与精神面貌等。
路翎研究,迄今未获得充分的开展;余明英,与路翎共度半生的老伴,不但分享了路翎一生的荣耀,也分担了路翎生涯另一半的悲哀。由此可以预期的是,在余明英老人的记忆里,仍有许多鲜为人知而可贵的过往的生活资料,有待学者与研究者主动探究、记录。
由此,无论是对作家路翎,或是作家夫人余明英的现实生活、心路历程与精神面貌的探索,都是可为的切入。研究从此不为解决单个问题。“口述历史”是唯一的指标,但是指向哪里,却无法预测,也不便干预。记忆在秘密地进行选择。历史,是我们的目的;文学,是手法,亦是目的的终极。
在研究者自身的质疑与探究里,第一章绪论试图明确研究的意义与价值——为路翎、余明英,也为读者、研究者;为历史,也为文学。第二章文献研究则对较具参考价值的路翎现有传记资料进行审视,在访谈之前先行丰富研究者的视野,在后期审查史料时对照研究。
研究成果共分两章:第三章(路翎、余明英生平信息汇录)在后期访谈以及前期文献研究中完善,把握主要的生平信息,删繁就简,期更直观。第四章研究成果(余明英口述历史)旨于为作家研究提供新的素材、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个人与社会心理的发展过程——既要写余明英自传,也要写路翎别传;既要尊重和慎对历史事实,也注意和选择文学叙述话语。附录访谈整理而成的路翎长女徐绍羽的口述历史,倾听两位传主最亲近的亲人述说那些陈旧的、在遗忘以前及时忆起的往事。此二章期可相辅相成,追求人文之际,不失科学。
第五章工作记录具体交待研究计划与实践,以期科学地呈现研究方法与所得。后序是访谈札记,也为感谢与铭记成就此次论文的所有善缘。
科学地尊重历史、贡献社会、尽善文学,是为研究的发端,始终贯彻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