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宾构式,即传统语法上的NP+V+NP1+NP2结构,一直是各语言学流派的研究热点,而Goldberg的构式语法体系更是对双宾构式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为双宾构式的理解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使得双宾构式的实证研究也日益增加,但之前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以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主体,而针对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很少。本研究以Goldberg的构式语法为理论框架,基于CLEC和LOCNESS,试探析以下两个问题:(1)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双宾构式的使用上有什么特征?(2)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在双宾构式的使用上有何差异?为回答以上两个问题,本研究以85个常见双宾动词为切入点,借助Excel和Log-likelihood value calculator,从动词类型、构式意义分布和论元三个方面考察CLEC和LOCNESS语料库中双宾构式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者相比,就构式意义分布而言,前者多用中心意义“成功转移”,而少用“打算转移”意义;就“施事”论元而言,前者多用“有生命”施事,后者倾向使用“无生命”施事;就“接受者”论元而言,前者过度依赖“有生命”代词,后者对“有生命”名词和“有生命”代词的使用无明显差异;就“受事者”论元而言,前者多用“物体类”、“交流类”和“感知类”受事,后者多用“其他类”受事。(2)低水平和高水平中国英语专业学生相比,就构式意义分布而言,前者多用中心意义,少用延伸意义,且使用的动词类型较少;就“施事”论元而言,前者多用“有生命”施事,后者多用“无生命”施事;就“接受者”论元而言,前者完全依赖“有生命”接受者,未用“无生命”接受者,后者兼顾使用“无生命”接受者;就“受事者”论元而言,前者常用“交流类”受事,后者多用“其他类”受事。总体上,中国英语专业学生与本族语者比,及低水平与高水平中国英语专业学生比,对此构式的动词类型、构式意义分布和论元的使用有明显差异。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从构式语法角度为外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外语教学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