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养老意愿研究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t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养老意愿的研究,是基于全国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上海外来就业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养老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提出的。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养老问题的出现,既会让其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上海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同样会受到影响。虽然当前非沪籍就业人口还没进入养老阶段,但是,这一数量庞大的人口未来在养老方面的相关选择,会对上海未来的养老规划和相关制度的设计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养老意愿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未来意义。论文运用理性选择理论对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保意愿进行具体分析;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养老资金来源意愿进行具体分析;运用福利多元主义理论对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地域选择意愿进行具体分析。同时,结合社会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出更具有数据支持的统计结果。首先以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社会学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养老意愿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面板统计数据的分析,了解当前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养老意愿现状,包括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养老资金来源意愿现状、养老方式和地域选择意愿现状等。进而,通过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对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从中找出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养老方面的具体问题,并探究养老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最后,针对可能存在的养老问题,提出解决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养老问题的相关对策及建议。在实证研究、现状分析及理论分析前提下,文章对非沪籍常住就业人口的养老问题包括养老保障制度及法制的缺失、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有限、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养老政策认知有限以及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等进行了总结。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包括加快完善各项养老保障制度、推动养老制度的法制化进程、促进养老保险基金的全国统筹、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以及加大养老政策的宣传力度等。
其他文献
激励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素质与能力,还能保证国家行政管理的提
目前我国的退休制度仍是沿用20世纪50年代的退休制度,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重,养老金支付压力随之凸显,劳动力供给形势也相当严峻;当前的退休年龄政策已经阻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程度越来越深,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康复问题愈发突出。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分属卫生和民政部门管理,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当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在
现代科技更新换代快速发展,尤其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犹如一场科技革命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为积极应对全球老龄化的问题,联合国于2002年提出“积极老龄化”的理念,其核心即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空巢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快速推
目前很多研究将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划分为单独的单元,笔者认为在现实状况下更应考虑三者间的分工与合作,形成完整的为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很好地弥合了家庭养老和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不断加快,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单一主体参与养老服务已经不能适应严重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所以引导多元主体参与社会养老服务成为必然选择,加强社会
我国主张管辖海域面积超过300万平方公里,随着海洋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和周边国家在海洋权益上的纠纷和分歧持续发酵,维护海洋权益显得刻不容缓。十八大后,国务院实施了海洋
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是十三五规划的题中之义,因而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动政府购买服务成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工作之一。在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下,为促进政府购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基数进一步增大,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政府提供的社区养老服务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