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桥梁——对句子功能的新探讨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y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具有双重特征:语言性和言语性。语言性指语言的内在特征,它是抽象的、静止的,仅存在于某一语言社团全体成员的大脑内;言语性指语言的外在特征,它是一种具体的交际工具,可以为个人掌握并使用。   句子是语言双重特征的结晶体。一方面它是语言系统的抽象单位,有着严格规范的结构,是人们使用语言的基础,在本文中被称作句位。另一方面它又是日常交际的动态单位,激活并体现着语言内在的绝对规则,因此在形式上具有多变性:它可以是一个完整或不完整的句子,甚至是一个词,在本文里被称作句位变体。句位和与其所对应的句位变体之间保持着系统上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具体体现。   句子的双重性造成了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的分离,也正是这种双重性反过来又使句子成为连接语义学、语用学两学科的桥梁。   句子从句位变成其句位变体,是一种转换,更是一种过渡。转换是即时的,自发的,而过渡则是一个过程,在其中句子的意义得以体现出来,从“二价”变成了“三价”。   句子是各种意义的承载体。从本质上说这种过渡实现了语义向语用的演变,而句子本身又是帮助实现演变的介质:从命题意义到字面意义,继而到话语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句子就是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的桥梁。   本论文从以下几点入手展示了作者对句子“桥梁”功能探讨的新观点:   1)以索绪尔的“语言/言语”理论为基础,证明了句位和与其相对应   的句位变体之间的系统性,就像在几何证明中加了一条辅助线;   2)证明了句位是语义学的研究范畴,而句位变体是语用学的研究范畴;   3)证明了意义从语义向语用过渡中的实现方式;   4)证明了过渡中的语义学和语用学之间的互补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从风格可译性之争入手,试图运用风格的符号体系对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控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忠实于原作的风格是忠实于原文这一翻译标准的内在要求。既然要忠实于风格,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米,语言学家已经把教学研究的重点从教学法转向了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用语、师生互动分析利课堂话语分析方面。Fairclough提出的批评性话语分析理
格拉齐亚·黛莱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著名女作家,1926年凭借作品《邪恶之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她在意大利文学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她那
詹姆斯·鲍德温(1924-1987)是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之一。自从他的第一部小说《向苍天呼吁》在1953年发表以来,鲍德温一直致力于揭露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揭示种族
亨利·罗思的代表作《就说是睡着了》(1934)可谓美国曾最令人遗憾地被遗忘的文学作品之一,19世纪60年代被发掘,始备受瞩目。但在中国学界仍未受足够关注作品讲述一犹太移民男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的普及和应用,出现了基于计算机式的各种类型考试。托福GRE都在近几年采用基于计算机式的考试。与传统的纸张考试相比,计算机式的考试有很
为了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有个全面深入的了解,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的道歉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调研并对其回应方式进行了整理分析。 本文对中、
本文结合输入、输出、互动理论,探讨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师生言语互动(T-S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现状及其对学生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文章从四个方面分析课堂师生言
本文主要运用有关情感的一些理论,试图探索出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第二语言习得中关情感的问题,从而提高我国二语的教学和习得的效率。 当今世界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广泛,掌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