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更加有效地带动和加速了文化全球化。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不断得到加强,文化交流也日益紧密。语言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文化是语言学习的主要内容和目的。宏观背景和语言的本质都对当前的中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是大学英语和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灵活度,它分别涉及到了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认知、情感及行为三个方面。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在语言学习中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很自然融入目的语学习过程;另一方面通过对目的语学习,语言学习者对本国文化也增强了理解。在更进一步的交流和学习中,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得到了认知和批判性的接受,本国文化也得到了交流和传播。然而,长期以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关的语言教学研究都集中在对目的语文化的学习与输入上,客观地淡化了母语文化的学习和输出,产生了所谓的“母语文化失语症”。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英语学习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所承载的主要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英语节目逐渐进入到英语教学者的视野中,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这也为改变英语学习资源及文化单方面输入的局面找到了新的出路。探讨以母语文化为背景的英语资源引用和学习,已经成为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尝试着将CCTV英语节目引入大学专业英语教学听力课堂.来验证加强对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积极态度,也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受试对象是甘肃农业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的120名学生,随机地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的研究工具有英语学习者对待中国文化态度的问卷,陈国明(2000)的跨文化敏感度测试量表及访谈。经过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通过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前测、后测的量表比对、问卷的分析、访谈的归类,并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经过一学期的母语文化教学,实验班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有明显提高。特别体现在:互相投入,尊敬文化差异和互动专注度这三方面。经过一学期的母语文化教学,实验班学生的对母语文化学习态度更趋于积极。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当前英语学习的背景,突出将母语英语资源引入听力教学研究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的重要性以及本论文的结构介绍。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概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和与本研究相关的重要术语的界定。第三部分提出了本研究的理论依据。第四部分重要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研究问题,研究量表以及数据收集过程。第五部分是对本研究的结果在定量和定性两方面做出讨论和解释。第六部分展示本研究的重要发现、不足及对后续研究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