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背景下山区农地规模流转的障碍因素研究 ——以武陵山区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逐渐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资水平较高的第二、三产业,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地粗放化经营甚至撂荒等现象开始显现。为了有效缓解耕地撂荒现象,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我国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农地流转政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目前我国山区的农地流转仍多以普通小农户之间的流转为主,规模流转不发达,难以有效解决山区耕地的撂荒问题。因此,探寻山区农地规模不发达的障碍因素,找出山区农地规模流转不发达的原因,对于提高山区土地利用效率,防止农地弃耕,保障国家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推动山区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武陵山区18个村的563份农户调查问卷,在对山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农地规模流转现状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Probit模型构建农户规模转出行为和规模转入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对山区农地规模流转的障碍因素进行探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户转入意愿和转入面积的影响因素模型,进一步探究山区农地流转受体(转入方)较少的原因;并通过计算规模大户的成本和收益,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山区农地规模流转不发达的原因,提出促进山区规模流转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现山区农地的规模化经营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山区存在大量的劳动力转移,样本农户中劳动力转移人数占劳动力总量的44.27%,转移劳动力多为男性,去向以外省务工为主。山区农地流转现象普遍,离公路距离越近的农户其农地转出或转入的几率越高,且农户大多倾向于转出自家质量等级差、坡度高的地块而转入他人耕地质量较好的地块。山区规模流转尤其是规模转入不发达,样本农户中规模转出户112户,占转出户数的43.07%,规模转入户17户,占转入户数的6.97%,其中转入100亩以上进行真正意义上规模经营的农户仅有3户,规模转出户远远大于规模转入户。山区农地的转出(包括规模转出和非规模转出)以零租金支付为主,农户规模转出与否与农户所在组是否存在规模种植大户密切相关。(2)山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并未促进农地的规模转出,影响山区农地规模转出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发展状况(包括发展规模种植的条件和种植大户的培育情况)和农户对耕地处置的可能选择以及耕地资源禀赋特征。山区农地的规模转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劳动力迁移带来的非农收入的增加对农户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投资效应,促进了土地规模转入的发展。总体来看,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大于转入意愿,实际的农地流转规模取决于规模流转的需求,即规模转入。规模转入需求的不足和大型经营主体的缺乏是造成山区农地规模流转不发达的直接原因。(3)在农村劳动力大量析出的背景下,家庭农业劳动力减少以及非农收入增加是阻碍农户转入农地的关键因素。随着山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务农劳动力大大减少,同时,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非农收入的增加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替代效应,使得家庭生计发生了转变,进而削弱了农户转入农地进行耕种的意愿。阻碍农户扩大农地转入面积的关键因素为种植业收入,转入户户均种植业收入仅0.295万元/年,远低于从事非农工作的收益,过低的种植业收入直接降低了农户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使得农户不愿大量转入农地进行规模经营。(4)通过从经济学视角对种植大户农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发现,高额的生产成本限制了种植大户的发展,使得山区的种植大户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且“规模经营大户”亏损更厉害。具体来看,转入地租金、化肥投入费、机械总费用等几类成本过高是种植大户亏损的主要原因;而对于“规模经营大户”而言,雇工成本高、种苗费用高是其亏损的又一重要原因。可见,较低的经济收益是山区缺乏种植大户的根本原因。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应出台有效的政策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培育山区规模种植大户,促进山区农地规模经营。具体包括:(1)着力改善山区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并进行推广和销售;(2)提供贷款优惠政策,发放财政专项补贴;(3)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发挥村委会的中介作用;(4)加大微型机械推广的投入,规范和发展雇佣劳动力市场。
其他文献
目前许多果园仍然采用清耕管理模式,导致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较低,影响果实产量和品质,如何提高果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绿肥作为清洁的有机肥源,能够向土壤输送丰富的有机碳源,起到培肥地力,固碳减排的作用。但绿肥作物覆盖时间、初始土壤有机碳含量、绿肥类型和果园地形条件等因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仍不清楚;绿肥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以及果园系统有机碳组分的变化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为此,本文首先
县城,作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全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地址的变迁对全县乃至周边地区都是一件大事。本文以新中国时期(1949年10月1日至2019年10月1日)迁址的县城作为研究对象,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史料,得出相应的结论。首先,理清新中国时期县城迁址的事实:新中国成立后的70年间,总共有401个县级政区迁址县城,各个地区、各个时期皆有之。空间分布上除西南地区分布较多以外,其余地区数值
伊朗国家形成之初,多民族的现实一直存在于其历史发展之中,并对其国家进程产生深刻的影响,妥善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成为伊朗统治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成为伊朗构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渠道之一,在19世纪之前多位统治者的努力下,伊朗的统一国家意识逐渐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伊朗社会面临巨大的国际国内变革,在巴列维王朝两代君主,以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治下,伊朗的少数民族的身份逐渐从民族分离主义因素转换变
水土流失及不合理施肥造成的面源污染是三峡库区目前需紧迫解决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三峡库区的空间位置、社会经济情况、人口分布等问题使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更加困难,水土流失导致的养分流失是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流失途径为径流和泥沙携带。目前国内外关于次降雨过程中不同土地利用下径流与泥沙氮流失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径流小区观测试验以及数字模拟等方法对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氮素流失途径展开
紫色土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丘陵和四周山区,是西南地区农业主体区域,也是长江流域的重要侵蚀地带。紫色土是一类具有较多优势和潜力的土壤资源,其风化成土速率快、土壤矿物质含量高,但土体较薄、质地松软、孔隙度大、入渗能力高、物理风化强烈。因此,紫色土坡耕地侵蚀性退化严重,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类之一。紫色土坡耕地人为扰动最为频繁且具有周期性、高强度的特点,坡耕地生产过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强烈,
中国是水产品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水产品的生产大国,我国拥有历史悠久水产养殖业,在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新形势下,传统养殖业逐步向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工厂化养殖是一种集约化的养殖模式,具有环保、节水,高效等特点,符合新时代农业发展要求。推动工厂化养殖的进步离不开自动化养殖设备的研发,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替代人工操作的现代化设备,如投饲机,水质在线监测设备,定时吸污装置等;在生态保护邻域尤其是濒危水生野生动物
现代城市是人口高度聚集的地区,人口是城市中最具活力和创新的要素。伴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需要,掌握详细的人口空间分布情况成为城市进行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条件。重庆市是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的特大城市,凭借良好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其发展潜力吸引了众多人口快速聚集,这也为城市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但人口职住不平衡与交通拥堵等问题让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因此,对城市人口分布的系统监测可为特大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提
生态安全格局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视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系统治理和保护研究当中。但生态安全格局研究中生态阻力面的构建和修正等关键问题,并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论文以三峡库区重庆段为研究区,基于2016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及相关生态数据,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识别重要生态用地并提取生态源地。通过构建斑块连通度指数修正生态阻力面,并选取景观破碎度、源
A2B′B″O6型双钙钛矿氧化物因其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它们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传感器、燃料电池以及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目前关于双钙钛矿Sr2CuIrO6和A2CoNbO6-δ(A=Sr,Ba)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验,而理论研究至关重要但较少,且有更多性质有待发掘,因此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研究方法研究了双钙钛矿Sr2CuIrO6和A2CoNbO6-δ(A=Sr,Ba)的晶体结构和部分
明清鼎革之后,学术由王返朱,“心学亡明论”之说甚嚣尘上。在朱学独尊的局面下,心学经过李颙、孙奇逢、黄宗羲、李绂等人的努力修正,渐渐复苏;而程朱后学却固步自封,逐渐被统治者质疑。在这个学术变迁的关键时期,有两个学术人物的表现尤为典型,一是程朱阵营的陆陇其,他尊朱黜王,门户之见极深,但是理政能力较弱,一生沉寂下寮,吊诡的是逝后竟然获得从祀孔庙的殊荣;一是陆王阵营的李绂,他致力于纠正陆王,调和朱陆,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