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老年性肺炎不同于一般的成人肺炎,在临床特征、病原学特征及治疗措施的选择方面都有不同。老年卒中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障碍、伴发吞咽障碍等因素更容易发生误吸,引起肺炎,此种肺炎患者较单纯老年性肺炎患者一般情况更差,死亡率更高,需积极有效的治疗。本研究探讨老年慢性卒中后肺炎的临床特征、病原体变迁及初始药物的选择与治疗疗效的关系等,为疾病的诊治提供进一步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法。收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科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入住该科老年性肺炎(年龄>65岁)患者共340例,根据老年慢性卒中后肺炎及单纯老年性肺炎的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老年慢性卒中后肺炎患者(卒中组)及单纯老年性肺炎患者(对照组)各60例。采用专用登记表,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有无吞咽障碍、入院体温、血常规、白蛋白、初次痰细菌及真菌涂片、初次痰培养、初选抗生素、细菌药敏情况、有无机械通气、有无鼻胃管和住院时间、转归等。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四格表χ2检验的方法,分析老年慢性卒中后肺炎患者与单纯老年性肺炎患者在临床特征、病原学等方面的异同;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对老年慢性卒中后肺炎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采用四格表χ2检验的方法,分析各因素对老年慢性卒中后肺炎患者转归的影响,并从中筛选出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和分析老年慢性卒中后肺炎的预后因素。结果卒中组与对照组相比,伴有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的机率较高;两组患者白细胞升高的机率无显著差异,但卒中组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为高;卒中组伴低白蛋白血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卒中组动脉血氧分压水平较对照组降低,更容易发生低氧血症;卒中组经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更容易伴发双肺炎症;在病原学方面,卒中组痰细菌涂片革兰氏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真菌涂片检测阳性率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别,卒中组初次痰培养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其中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卒中组初始选择联合抗生素治疗有效率较单药治疗有效率更高,卒中组初次选择恰当抗生素治疗的难度更大,需要选择广谱、强效的抗菌药物,方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卒中组所需的住院时间更长,预后更差。60例卒中组患者中,痰培养共发现G-杆菌37例,占67.3%,其共同特点是多药耐药性;分离的产ESBLs菌以大肠埃希菌居首位,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s菌的敏感率最高(100%);发现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 A)6株(66.7%),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发现真菌9例,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和伏立康唑最为敏感(100%),而伊曲康唑耐药率较高。卒中组患者,其住院时间与低蛋白血症、影像学特点、机械通气及鼻胃管有关,其中住院时间与低白蛋白血症的相关系数为-0.519,P<0.001,呈负相关;与影像学特点的相关系数为0.339,P<0.001,呈正相关;与机械通气的相关系数为0.547,P<0.001,呈正相关;与鼻胃管的相关系数为0.683,P<0.001,呈正相关。相关回归分析示鼻胃管与住院时间正相关。卒中组患者,其转归与低蛋白血症、吞咽障碍、机械通气及鼻胃管有关,行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一个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即使用机械通气者治疗无效的机率较未使用者增加2.551倍。结论1.卒中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常合并其他慢性病,其白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更高,其白蛋白水平、血气PaO2水平较对照组更低,更容易发生双肺炎症,且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预后较差;2.卒中组患者病原学检查以革兰氏阴性杆菌居多,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同时存在革兰氏阳性球菌及真菌感染的概率亦较高,选择初始抗生素治疗时应注意覆盖可能的致病菌,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3.卒中组患者病原学药敏倾向于多药耐药细菌,初始选择抗生素以联合应用效果更佳。4.鼻胃管为卒中组患者较长住院时间的相关因素,机械通气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需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