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时代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思、研”的能力,从而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但基于多数初中学生不喜欢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经过调研发现: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确实缺乏趣味。于是提出此论题。目的在于研究一套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比较系统的有效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策略,来解决这个难题。本研究主要以贵州边远山区31个乡镇内92个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趣味教学为载体,以培养该调研范围内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为示范,主要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课堂实验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本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实践。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写“研究缘起”、“研究现状”、“研究对象”、“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正文主要包括:第一部分,“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相关理念、特征、及规律”主要阐释“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核心概念及其“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相关特征和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及规律。第二部分分别从“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方面来提炼“研究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的意义”。第三部分分别从“教师个人教学能力不足,无法驾驭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教师教学目标较为模糊,没有理清语文趣味教学思路;教师教学方法刻板单一,导致学生放弃追寻语文趣味;教师教学氛围非常沉闷,难以调动学生语文学习激情。”方面来论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第四部分分别从“强化教师语文趣味教学技能,提升教师语文育人能力;明确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目标,理清教师趣味教学思路;改进教师刻板单一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营造初中语文趣味课堂氛围,创设学生趣味学习气氛。”方面来阐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应对策略”。第五部分分别从“巧用导课技法导入新课;抓住课堂契机灵活导学;善用结课技巧总结教学;结合学生学情布置作业”方面来列举“初中语文课堂上的趣味教学实践”。本研究的结论:这套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策略是在大量的理论支持下,结合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元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方法,集合大量的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践来完成的;经过研究范围内的师生验证,确实能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以下是本研究最大的亮点:首先,研究论证有理有据。借鉴了相关的“趣味”“趣味教育”“初中语文课堂趣味教学”“孔子趣味教育观”“新课改要求”等相关理论;还借鉴了何炳骅、崔干行、张静怡、陈宝庆、闪世昌、龚如君、李吉林等前辈关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这些材料为整个研究奠定了根基。其次,研究方向得以突破。本研究不是把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缺乏趣味的原因归结于中考制度,社会势利、家长功利、学生偷懒等,然后去说中考制度的不足,教师急功近利等等一堆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片面应付,或者截取片段进行碎片研究,或者一笔带过,没有解决实际问题。在前辈已有的研究的基础上,虚心拜读前人研究,集结前辈的相关研究,重新审视问题所在,因为教师是执行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本研究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教学执行者这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次,研究课例突显实效。研究课例都是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载体,以研究范围内的初中学生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强化教学技能,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育人能力,从而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模式,尝试创新,让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趣味,进一步去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后,研究价值得以体现。整个研究都服务于“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具有的文化传承价值、文学修养价值、教育培养价值、时代发展价值”。可以说,整套比较系统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真正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进而培养了初中学生语文素养。总之,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在于运用多元课堂趣味教学技巧创造愉悦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教师轻松地教学,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要强调的是,在农村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中,要遵循趣味教学的“趣味性”“创造性”“差异性”“持续性”“层次性”等特征,也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之让教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有趣味,能更好地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当然,初中语文趣味教学的方法有很多,初中语文的每个知识点都有它不同的趣味,目前我们教师的方法技巧还不是很娴熟,我们要在具体的初中语文趣味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去探索、学习、总结,不断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精彩、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