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基于SHARE关怀框架,设计案例将人文关怀教育融入《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探讨有助于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教学策略,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护理学》教学方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1.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太原市迎泽区、小店区、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杏花岭区及晋源区等六个市辖区,各抽取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纳入标准选择符合条件的社区护士进行访谈,依据提炼出的主题和社区护士真实经历初步拟定用于社区护理学人文关怀教育的案例,由社区护理学教研室所有教师负责审定;2.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校2014级护理本科生290名、2015级护理本科生305名为研究对象,在护生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2014级(2016年在读3年级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2015级(2017年在读3年级护理本科生)作为干预组。以《社区护理学》教学为平台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干预组基于SHARE关怀框架设计教育案例实施教学。两组护生的授课教师、课时数、教学大纲均一致;3.观察指标:(1)课程开始前、结束后分别采用《关怀意识量表》和《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对护生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进行测量;(2)要求干预组学生书写反思日记,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反思日记进行评价。结果:1.访谈社区护士提炼出编写案例的三个主题:识别患者关怀需求、满足患者关怀需求及重视人文精神渗透。经社区护理学教研室与护理人文教研室审定最终确定了儿童健康接种、青少年保健指导、婚前妇女卫生指导等12个关怀案例;2.干预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课程开始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课程结束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关怀意识和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课程结束后,干预组关怀意识与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课程开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与课程开始前相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基于SHARE关怀框架的社区护理学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和能力;护生反思日记显示护生在关怀意识、人道精神和利他行为方面提高较大。结论:基于SHARE关怀框架的《社区护理学》教学案例及实践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关怀意识,提高护生的关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