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作为知识学习与理论创新的前沿阵地,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使命,由此提出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大学生理论社团凭借自身内在的诸多优势及其相关功能的发挥,成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围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的推进这一目标诉求,准确理解大学生理论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角色定位,深入探讨二者之间存在的互动关系。将该课题的研究与应用置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下,运用多学科知识体系的交叉优势和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着重分析大学生理论社团在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怎样起作用?”等问题。 马克思主义与高校在理论上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便是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具体化、普及化、通俗化的过程。因此,无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代诉求出发,还是从社会主义高校建设发展的全局来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社会价值。尽管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还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但可以确定的是,高校正以其自身的文化自觉对此作出积极的呼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能否实现及实现水平的高低,直接取决于载体路径的选择。毋容置疑,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作为主渠道的马克思主义公共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学习、研究、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会继续发挥其主导性载体路径的基本功能。新的历史时期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时代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积极探索新载体、新路径的基础上不断融合,构建高校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 大学生理论社团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路径。大学生理论社团并非新生事物,它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中,曾存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新的时代催生新的发展,脱胎于大学生社团母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类社团取得了相当的繁荣。同时,与国内外大学生社团及传统的理论社团相比,形成了一些自身的特色。坚定的政治性、鲜明的时代性、知行的统一性、发展的持续性的基本特征是大学生理论社团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契合点,满足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路径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理论社团的运行发展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逐步推进是良性互动的关系。一方面,大学生理论社团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的全新探索。建设完备、运行完整、发展完全的大学生理论社团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创新提供强大动力,助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文化环境创新、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机制创新。在创新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大学生理论社团微观、中观、宏观的整合,完成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的构建及其系统化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创新成果是大学生理论社团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指引。大学生理论社团的前进方向一刻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及其理论创新成果的指导,摈弃马克思主义或者固守教条僵化的马克思主义,就会导致大学生理论社团误入歧途并最终走向消亡。 在动态语境下,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主题,以大学生理论社团创新性功能的发挥为主线,整合高校范围内现有资源,积极构建系统化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网络平台,在大学生理论社团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互动发展的过程中,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