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方式是人与外部事物相互作用的中介,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们能否有效地进行实践。科学的思维方式一旦内化为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不仅有助于其思维、智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而且对其学习方法的改善,内在潜力的挖掘,创新活力的释放,乃至人格的完善,也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化学科学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化历程中形成了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思维方式。“宏观—微观”思维方式为化学学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它作为一种统摄性的、突出本学科特点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可以统领本学科的学习,帮助学生找到“学会学习”的捷径。中学阶段学生思维正处于迅速发展期与定型期,在这个时期有意识培养学生的“宏观—微观”思维方式,会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使学生受益终生,所以有必要对化学学科思维方式进行研究。论文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文献综述和相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化学学科定义和特征出发,提出化学学科“宏观—微观”思维方式,并对其基本内涵、特点、内容构成、学习价值、应用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抽样调查高中三个年级学生的“宏观—微观”思维方式现状,并结合个别访谈对问卷结果统计分析,来了解高中生“宏观—微观”思维方式的形成情况,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作出研究展望。简言之化学学科“宏观—微观”思维方式即把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具有稳定性、可逆性、迁移性、发展性的特点。它为人们提供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基点和视角,是参与和影响学生化学思维过程的活跃因素,这种思维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保证思维过程的通畅,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采用问卷调查及个人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调查了济南市高一、高二、高三三个年级共465人的“宏观—微观”思维方式现状。在调查中主要发现以下几个问题:被测者普遍缺乏用“宏观—微观”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宏观—微观”思维方式的水平较低;被测者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基础,但却没有建立起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从宏观到微观思考问题的意识相对而言稍强一些,学生对宏观化学知识的理解明显地优于微观;学生在没有外界提示和引导的情况下,很难自发的用“宏观—微观”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分析问题;“宏观—微观”思维方式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宏观—微观”思维方式的形成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等。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宏观—微观”思维方式,我们提了以下四点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宏观—微观”思维方式的培养;充分展现思维过程;进行三重表征的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反思与评价。论文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以后继续研究指明了方向。本课题提供了一个研究化学教育的新视角,对于丰富化学学习理论,促进化学教学实践的发展,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都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