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D)自发现以来,国内外研究已有近200年的历史,黑质和纹状体通路是其主要病变场所。临床症状常见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同时可伴随认知障碍、失眠、便秘,甚至精神障碍等。迄今为止帕金森病发病原因尚不明确。西医治疗帕金森病主要以左旋多巴及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为主,但药物不能控制疾病的进展,只能缓解症状,服用数年后多会出现疗效减退、症状波动等副作用。近年来,中医中药与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目前中医界对本病缺乏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基础的规范化临床研究。另外,中医辨证施治认识不统一,各种手段与标准各异,都制约了本病中医疗法的研究与推广。本研究中的“颅底七穴”是导师陈枫教授以辨病论治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提出的穴位组合。本研究拟运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本课题进行美多芭组与针刺组,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研究目的运用随机对照的实验设计方法,观察针刺“颅底七穴”对帕金森病患者UPDRS评分的影响。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4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并在治疗前对入组患者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针刺组选双侧风池、完骨、天柱、以及哑门七穴,选穴均采用解剖定位。患者取坐位,使用32号2寸毫针,完骨进针1寸,针尖向鼻尖;风池进针1.2寸,针尖向对侧目睛;天柱垂直进针1寸。均采用捻转手法,平补平泻,以120次/分捻转2分钟。哑门穴垂直进针,针尖略向下,患者头部不得前后仰俯,并在1.5-1.0寸范围内提插9次。哑门穴严格操作,禁止刺入硬膜。以上穴位每次留针30分钟,一周治疗3至4次。对照组口服美多芭,初始剂量62.5-125.0mg,每日2-3次,根据病情而增加剂量至疗效满意及不出现副作用时的适宜剂量维持治疗,餐前1h或餐后1.5h服药。两组治疗3个月后,将两组分别再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观察两组间疗效变化差异,以SPSS19.0统计治疗前后的数据。研究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总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降低(P<0.05),说明服用美多芭与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均有效;针刺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服用美多芭与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对量表各单项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针刺“颅底七穴”分别对帕金森病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生活能力、运动检查均有效,能从多方面改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针刺组总分及三部分评分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刺组疗效更优。研究结论针刺“颅底七穴”治疗帕金森病有切实的疗效,并能从多方面减缓帕金森病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