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末,在我国生态旅游以一种不同于大众旅游的旅游形式被提出,目前已成为旅游发展的热点。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在新疆虽然起步较晚,但许多景区已进入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初始阶段,而作为新疆旅游龙头景区的喀纳斯也不例外。喀纳斯是国家首批的5A级旅游风景区,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随着喀纳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景区年接待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可由于规划的原因,导致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和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环境承载压力巨大;在景区经营管理上,也存在发展目标不清晰、发展思路不明确、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同时人们更多关注旅游活动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致使喀纳斯也步入了“先开发后治理”的旅游开发模式,区域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这给喀纳斯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本文从游客、旅游管理部门和当地居民三大利益主体之间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生态学、旅游学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为理论依据,详细阐述了喀纳斯景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和现状;并依据景区三大利益主体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所获的数据分析,发现喀纳斯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和矛盾诸多,对研究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构成阻碍。经调查研究得出,影响喀纳斯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有:(1)旅游管理部门方面:政府管理体制混乱,造成产权不清晰,直接损害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利益;管理措施落后不完善,如在旅游旺季,无法调控游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高度密集化现象。(2)游客方面:在每年的7-9月份,景区游客数量严重超载;在旅游活动中,大部分游客的生态意识较强,但在实际行动中,游客对于景区的生态环境破坏仍然较严重,意识与行动不相符。(3)当地居民方面:由于经济利益驱使,当地居民及旅游经营者失去了对于景区的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强烈保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破坏了生态旅游环境,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消极影响。针对上述问题,管理部门应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健全和完善景区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对游客应加强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与宣传,促使游客的生态意识与旅游行为相一致,还应采取控制游客容量的合理措施;对当地居民进行教育和宣传,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喀纳斯生态旅游的经营活动,使他们从中受益,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