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杯状病毒(FCV)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病原体,可引起猫科动物口腔和上呼吸道疾病。本研究从山西地区疑似感染FCV的病猫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病毒的分离,并对所分离毒株进行RT-PCR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获得4株FCV毒株。在此基础上分别对4个分离株进行噬斑纯化,电镜下观察纯化病毒粒子,并测定其半数感染量(TCID50),最后进行动物感染试验。本试验首先将鼻咽拭子无菌化处理后的液体,接种于F81单层细胞,盲传3代之后,出现典型的FCV的细胞病变效应,从采集的12份鼻咽拭子中,成功分离到4株FCV毒株,命名为CH-SX1、CH-SX2、CH-SX3、CH-SX4。通过分析GenBank中发表的FCV序列,在ORF1高度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用于FCV毒株的鉴定,用FCV特异性引物对有病变效应的细胞培养物进行RT-PCR鉴定,均扩增出与理论值大小相符的DNA片段,表明4个分离株均为FCV。将经RT-PCR鉴定阳性的4株FCV毒株的细胞培养物,经过5轮噬斑纯化试验,分别获得4株纯化的FCV分离株。用0.5%磷钨酸对经噬斑纯化的细胞培养物上清进行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约35 nm的圆形、无囊膜、衣壳是正二十面体结构的病毒粒子,其与杯状病毒科的典型结构特征一致。将经噬斑纯化的4个分离毒株分别进行了TCID50的测定,4株分离毒株的TCID50分别为:CH-SX1,10-7.1;CH-SX2,10-7.2;CH-SX3,10-6.5;CH-SX4,10-8.3。为了进一步鉴定分离毒株是否为FCV,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感染分离毒株的F81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显示,4个分离毒株与均与FCV阳性血清反应,在荧光显微镜下可看到特异性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组看不到荧光,说明4株分离毒株均为FCV。对4个病毒分离株VP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测序,核苷酸序列比较显示4个病毒分离株均与一些经典FCV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与疫苗株差异性较高。将分离的病毒株感染幼猫,接种病毒3~4 d后,逐渐有猫出现死亡,第5 d死亡达到高峰(死亡7只)。接种后第2周,存活猫的精神状况略有好转,症状减轻,第2 d开始采集的鼻咽拭子RT-PCR检测FCV阳性,第6 d之后采集的鼻咽拭子中检测不到FCV,CH-SX4攻毒组在感染后第14 d采集的鼻咽拭子还能检测到病毒,所有试验组猫,于感染后第8 d均能检测到抗FCV抗体。而对照组的猫未见有异常表现。该研究成功的从山西地区采集的疑似FCV感染的鼻咽拭子中,分离获得4个FCV毒株,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的鉴定试验,攻毒感染试验表明,分离的4个毒株对幼猫有一定的致病性。感染后第8 d可以从所有存活猫体内检测到抗FCV特异性抗体,说明分离毒株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该研究对于FCV毒种的筛选及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依据,可为该病的防制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