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农村发端的改革开放最终在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无论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还是精神生活的享受,城市居民相比于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拉越大,这就引发了公平与效率的问题以及先富后富的关系问题。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普遍存在着经济发展失衡、社会不公现象严重、收入分配不均、福利水平差距过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严重影响到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不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利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化解,阻碍了和谐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切实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意义重大。为城乡居民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我国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过渡,这就要求政府实现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公共服务上来,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作为执政目标和理念,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坚实的基础。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服务型政府的实现意味着政府角色和职能要进行重新定位,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本文分五个章节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第一章为导论,主要交代研究的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以及文章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为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界定,包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相关概念及福利经济学理论、社会公平理论、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第三章进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分析,首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选择,能够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其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弥补市场失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新型工业化,再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能够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第四章阐述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状,包括义务教育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社会保障等方面,继而分析非均等化的原因,包括法律体系不健全、财政体制不完善、身份体制的制约、政府职能的缺位等。第五章探讨我国政府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选择,从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体制、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市场化体制五个方面入手,其中尤其突显政府实现职能转变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