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证公开是正在形成和充实的民事诉讼制度,为司法公开原则的延伸。为了保障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准确查明案件事实,增强裁判的权威性,法官理应公开自己有关案件事实的内心确信。与心证公开直接相关的基础制度是自由心证,现代自由心证的基本要素之一就是心证公开,它对事实审理外观的完善,防止秘密心证下的法官恣意裁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心证公开理论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为什么要心证公开?心证公开什么?如何进行心证公开?作为国内首篇研究心证公开的博士学位论文,在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心证公开的零星研究基础上,从制度史、价值论、法律语言以及民事诉讼程序制度的不同视角,系统探究心证公开的必要性、内容、方式以及运用等问题,提出现阶段我国推行心证公开的条件和制度构建与完善措施。本论文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事实审理外观的历史演进”。法官判断案件事实的心理活动总要投射在一定的行为方面,形成事实审理的外观,随着人类不断突破认知能力的局限,事实审理外观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大体经历了神意展示、真实预定、心证公开三个阶段。神意展示是在人类认知能力极为低下的情况下,将司法与原始宗教相结合,使事实审理通过神判、宣誓等仪式展现神意,赋予事实判断权威性。真实预定依托中世纪的法定证据制度,为防止纠问制审判模式下法官判断案件事实的主观擅断,对证据能力和证明力预先规定,制度化事实判断外观虽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机械僵化的特性非常明显。心证公开是随着自由心证制度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事实审理外观,目的在于消除传统秘密心证之不足,实现自由心证的客观化。心证公开是事实审理外观发展的历史选择,并在内容和作用上已经超出事实审理的范围。第二章,“心证公开的价值”。心证公开是建立在人类在民事司法活动中各种现实需要基础上的努力,其具体价值表现为:有利于司法人权保障、司法公正、司法效益等方面价值的实现。在司法人权保障方面,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主要体现在平等权和自由权方面,自程序之外运作的诉权和程序之中运作的诉讼权利都含有平等、自由的价值取向。法官通过心证公开,可以促进当事人之间的武器平等和真实意思表达,避免“突袭性裁判”对当事人平等权和自由权等人权的侵害。在司法公正方面,司法权威源于裁判的可接受性,而司法公正又是裁判可接受性的基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法官、当事人之间协同诉讼具有指导作用,落实司法民主和司法参与原则,规制事实裁判权,构建诉审商谈诉讼模式,法官向当事人适时披露心证,更有利于司法公正价值的实现。在司法效益方面,满足当事人快速解决纠纷的需要,是民事诉讼的基本任务之一。为解决怠于诉讼的问题,赋予法院的提示义务和说明义务,由法官通过心证公开手段保障义务的履行以及成效。适当披露心证,既可增强诉讼过程中裁决的说服力,又可减少当事人因为法律知识、诉讼经验之不足而造成诉讼迟延的可能。第三章,“心证公开的制约因素与基本内容”。法官从心证萌发、模糊心证、暂定心证,最终形成清晰确定的心证内容,可以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发展特点。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在法官心证内容形成中的矫正作用十分突出,同时语言表达越来越成为影响心证内容形成的重要因素。受民事诉讼目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制约,心证公开只能是有限的公开、特定的公开,其公开的内容不可能是法律事实认定中的所有思维内容。法官公开的心证不是绝对个性化的心证,而是一个含有共同规则的、可用于大众评判的、用于说服他人的格式化心证,因而心证公开的具体内容为格式化要件事实体系和论证规则运用体系。心证格式化体现在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向法律要件规范的导入、事实证明规则的选择与运用、事实证明结果的规范评价这一过程。第四章,“心证公开的类型与语言表达”。具体的心证公开属于何种类型,由法官披露案件事实内心确信的制度环境、目的、方式等要素所决定。心证公开类型的划分存在多元化的依据。依据民事诉讼中心证形成的阶段性、心证内容和各阶段的程序目的为标准,可以将心证公开划分为强制公开与任意公开、诉讼促进的公开与裁判说理的公开、直接公开与间接公开、口头公开与书面公开等类型。语言表达是基于各种心证公开类型要求并实现某一具体的心证公开目的之语言使用方式,通常情况下,特定案件中的具体心证公开类型决定着心证公开的语言表述的基本方式。语言表达适度是对法官心证正确理解和接受的前提,其中确定性用语与非确定性用语、法律语言与生活语言之间的协调是把握适度性的关键。裁判理由公开和阐明权行使的制度环境区分,形成判断式表达、启发式表达两种主要方式。鉴于阐明权行使中的商讨特性,通常会出现诉讼促进中心证公开多种表达方式交替使用的情况。第五章,“几种特殊情况下的心证公开”。心证公开是受各种程序原则制度约束下的诉讼活动,必须找寻与制度环境相符的路径和方案。一般情况下的心证公开是立足于独任制和第一审程序的思考,而在合议制、第二审程序等特殊制度环境中,法官的心证及其公开方式会有特殊表现。合议制中的法官心证包含个体心证与集体心证,分别由合议庭、审判长和合议庭其他成员以不同的方式公开。第二审程序中的心证基于多重事实评价,同时具有拘束性和灵活性,应按照同意一审事实的认定、改变一审事实的认定、“发回重审”的事实认定等不同要求分别公开心证。第六章,“我国心证公开的保障机制”。我国心证公开的推行,与其他司法改革一样,皆需纳入社会改造、社会转型的总体发展框架之中。最高法院“证据规定”的出台和一系列司法公开措施的推行,以及2012年《民事诉讼法》的修订,都促进了我国心证公开的实践,法官已经较为普遍地接受了心证公开的观念,但是还主要局限在判决理由公开方面。应当分别优化法官与社会公众关于心证公开的观念,构建和完善自由心证、法官独立审判、法官阐明、裁判说理等心证公开的基础制度,以保障心证公开的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