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在词语译名方面存在着差异,而此种差异在对外来语的英汉翻译方面尤为突出。语言工作者及科技工作者对这种差异已经较为重视。但是现有的相关研究存在两方面问题:一、受到译名约定俗成及先入为主思想的不利影响,有失公允;二、多限于从宏观角度分析,理据性不强。有鉴于此,本文从“功能对等”翻译思想的视角出发,运用语音学、音位学、汉语形态学、汉语词汇学、语义分析、术语学以及词源学的研究方法,尝试对两岸三地在词语译名上的差异作较为细致和客观的对比。通过对比,阐述上述研究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可操作性,讨论某些已有译名版本实现“功能对等”的程度,亦即各译名的翻译理据,对相异译名作出评议。例如,本文引入英汉语音对比和语义分析以讨论具体音译版本的理据。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发现:在个案分析中,香港和台湾的某些译名较大陆译名理据性更强,反之亦然。这就对“约定俗成”的翻译思想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为弥补单纯参照已有译本和依赖宏观方法所产生的不足,使词语翻译最大程度地实现“功能对等”,相关研究者应引入较为具体的语言学分析方法,以提高译名对比和批评的理据。